明朝|明朝和清朝的最后一场关键战役:松锦之战?

明清战争 , 是指在后金(清朝)星期和明朝灭亡的过程中 , 明清之间发生的多次战争 。 在明末清初之际 , 明朝和后金(清朝)进行了多次较量 , 爆发了抚顺之战、萨尔浒之战、宁远之战、开铁之战等多场关键战役 。 其中 , 就本文要说的松锦之战 , 可谓明朝和清朝的最后一场关键战役 。 松锦之战是明崇祯十三年(清崇德五年 , 1640年)到崇祯十五年(崇德七年 , 1642年)间清帝皇太极发动的旨在消灭明朝关外最后一支劲旅 , 打通关宁锦防线的战役 。 在这场战役中 , 明朝共投入了13万大军 , 而清朝皇太极 , 则率领了11万八旗士兵 。 由此 , 在明清战争历史上 , 这场战役的规模也是最大的 , 并且对明朝和清朝的历史走向都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
明朝|明朝和清朝的最后一场关键战役:松锦之战?
文章图片


首先 , 松锦大战 , 又称松锦之战 , 是由皇太极发动的一场战役 。 此战始于崇祯十二年(1639年)二月 , 结束于到崇祯十五年(1642年)四月 , 战争经历了三年 。 在这场战役中 , 明朝前后投入了13万大军 , 与此相对应的是 , 清朝前后投入了11万大军 , 也即双方几乎都倾其所有了 。 具体来说 , 崇祯十二年(1639年) , 在熊廷弼、孙承宗、袁崇焕等人死后 , 明朝重整皇帝调任洪承畴为蓟辽总督 , 以此负责防御清朝大军的进攻 。 到了公元1640年三月 , 皇太极命郑亲王济尔哈朗、多罗贝勒多铎等人领兵修筑义州城(辽宁义县) , 以此对明朝锦州虎视眈眈 。 对此 , 锦州守将祖大寿向朝廷汇报了这一情况 。 锦州市位于辽宁省的西南部、"辽西走廊"东端 , 南临渤海 , 北依松岭山脉 。
明朝|明朝和清朝的最后一场关键战役:松锦之战?
文章图片


基于此 , 锦州一旦被清军攻占 , 明朝在辽西地区的防御体系将瞬间瓦解 。 所以 , 明朝派出了13万大军 , 并调集了吴三桂等将领 , 以此支援锦州 。 在初次交锋时 , 明朝大军依然兵力上的优势 , 取得了一定的战绩 。 但是 , 到了公元1641年 , 皇太极率领11万精锐的八旗士兵 , 昼夜兼行500余里 , 到达锦州城北的戚家堡(辽宁锦县齐家堡) , 紧紧包围在松山一带 。 在此基础上 , 洪承畴率领明朝主力 , 和清朝主力在松山、锦州地区展开决战 。 在这场战役中 , 皇太极秘令阿济格突袭塔山 , 夺取明军屯积在笔架山的粮草十二堆 。 众所周知 , 在明朝末期 , 各地的军饷粮草问题 , 让崇祯皇帝十分头疼 。 所以 , 在清军夺取了明军的粮草后 , 后者可谓人心四散 , 比如吴三桂等人就逃入杏山 。
明朝|明朝和清朝的最后一场关键战役:松锦之战?
文章图片


因为失去粮草 , 明朝大军可谓溃不成军 。 其中 , 洪承畴等人突围未成 , 困守松山城 , 几次组织突围 , 皆告失败 。 在清军的猛攻之下 , 到了崇祯十五年(1642年)二月十八日城陷 , 明朝总兵邱民仰、王廷臣、曹变蛟被杀 , 至于洪承畴等人 , 则被清军俘获到沈阳 。 在援军已经被清军击败的背景下 , 镇守锦州的祖大寿率部献城归降 , 于是清军成功占领锦州 。 祖大寿(1579年-1656年) , 字复宇 , 明末清初辽东宁远(今辽宁兴城)人 , 吴三桂的舅舅 。 对于祖大寿 , 原本是希望坚守下去 , 但是 , 因为洪承畴率领的援军被击败 , 导致锦州解困彻底无望 , 所以其归降了清朝 。 在占领锦州后 , 清朝采用大炮轰毁杏山城垣 , 副将吕品奇率部不战而降 。
明朝|明朝和清朝的最后一场关键战役:松锦之战?
文章图片


最后 , 在松锦之战中 , 清朝最终成功夺取了这松山、锦州、杏山这三座重要的城池 , 完美结束了松锦之战 。 值得注意的是 , 作为明朝大军的主帅 , 洪承畴为表示忠于明室 , 宣布绝食 , 但是 , 不久之后 , 他就归降了清朝 。 在得知了洪承畴归降清朝的消息后 , 崇祯皇帝也感到不可思议 。 就松锦之战的伤亡情况 , 据《清太宗实录》记载:"是役也 , 计斩杀敌众五万三千七百八十三" 。 也即在松锦之战中 , 明朝13万大军中 , 有5万多人阵亡 , 可谓损失惨重 。 至于清朝一方的伤亡情况 , 《明史》、《清史稿》等史料中都没有确切的记载 。 就松锦之战的影响和意义来说 , 作为明朝和清朝的最后一场关键战役 , 在松锦之战后 , 明朝在辽东地区的防御体系彻底瓦解 , 也即只剩下吴三桂镇守的山海关了 。 并且 , 在此之后 , 明朝和清朝之间 , 也没有爆发较大的战役了 。 直到李自成攻占京城后 , 多尔衮才联合吴三桂一起入关 , 促使清朝得以定鼎中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