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原报道 | 谁动了上海旧改“蛋糕”
有人调侃说 , 世界上最贵的涂鸦作品 , 莫过于红圈里写上一个“拆”字 。
拆迁 , 是旧改工作里较为常见且重要的一环 。 也正是这个步骤 , 让不少人体会到了什么叫做“一夜暴富” 。 而广东地区那身穿大背心 , 脚踩人字拖 , 手拎钥匙串的“包租公”形象 , 也早已在坊间流传甚广 。
不过 , “拆二代”这个词自然也不是广东地区独有 。 在距离广东千里之外的魔都上海 , 有着我国最早的一批“拆二代” 。
在那个时候 , 上海正处于大力推动城市建设的热潮上 , “旧改”成为了当时的热词 。 为了更好更快地推进这项工作 , 上海对于社会资本的积极加入抱以欢迎态度 。 由此 , 从北上的瑞安、仁恒 , 到本土的大华、中远 , 来自港沪两地的开发商们瓜分了上海旧改的“第一份蛋糕” 。
增量时代的到来 , 让地产商们迎来了高速发展的一段黄金时期 。 新生房企不断 , 地产行业规模迅速走高 , 这段时间里 , “旧改”一度淡出了地产行业主流航道 , 只剩下为数不多的几家房企仍专注其中 。
时过境迁 , 增量市场慢慢见顶 , 存量市场随之到来 , 一线城市越发稀缺的土地资源 , 也让越来越多想要在北上广深插旗的开发商们 , 重新将目光投向了旧改市场 。
今年7月 , 中海与上海黄浦区人民政府签订合作框架协议 , 建国东路地区旧改项目正式进入实质性启动阶段 。 对于该项目 , 中海预计将投入近600亿元 , 这也将是其发展历史上投资规模最大的项目 。
同月 , 俊发集团14.09亿元摘得上海一个超大型城中村改造项目——徐泾老集镇城中村改造 , 这也是其首次进入上海旧改市场;9月8日 , 万科参股公司47.25亿元拿下上海宝山区杨行镇老集镇城中村改造项目 。
越来越多房企云集上海旧改 , 一场新的“分蛋糕大战”一触即发 。 而这一次 , 不同的“参赛选手”加上不同的旧改市场 , 谁胜谁负尚难有定论 。
上海旧改往事
早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 , 上海便开始了大规模的旧区改造工作 。 在过去20多年的时间里 , 上海已经完成150万户以上的老旧住宅改造 , 并完成改造365万平米的棚户区 。
如此庞大的工程 , 显然不会是只有政府独自在唱“独角戏” , 在此中 , 显现出了不少房地产企业的身影 。 这个过程里 , 最开始基本上是由“国家队”包揽所有 , 渐渐地 , 上海的旧改市场迎来了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本入场 。
1988年 , 在上海宝山区 , 一家名为“上海市宝山区住宅开发总公司大场分公司”的企业组建成立 。 在经过了前几年的动迁房、解困房建设之后 , 该公司更名为“上海大场房地产开发经营公司” , 并开始向商品房开发转变 。
几年过去 , 上海大场房地产开发经营公司在上海宝山逐渐开发形成了一个3.5平方公里 , 名为“大华社区”的超大型住区 。 1998年 , 该企业开始转制 , 并更名为“大华(集团)有限公司” 。
就在大华改制的同一年里 , 一个名叫中远置业集团的企业闯进了众人的眼中 。 1998年12月 , 包括时任上海市委书记黄菊在内的几大领导班子一把手齐聚到了上海普陀区一个地产项目开工典礼上 。
这个有如此大面子的项目名为“普陀区潘家湾、潭子湾和王家宅地区的危棚简屋改造工程” , 主要负责该项目的企业便是中远置业 。
该企业是在1997年3月 , 由中远集团总公司、上海远洋运输有限公司和中波轮船有限公司共同出资 , 在上海远洋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基础上成立的 。
和大华、中远置业一样 , 上海本土最早一批参与到城市旧改的企业几乎都是“国”字头的出身 。 至于后来如何 , 则是各人有各人际遇 。
大华虽然改制成为了民营企业 , 但多年来却始终专注于上海的旧改市场 。 而反观中远 , 2002年与中化集团合资 , 随后又引进社会资本做大股东;2007年 , 中远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更名为远洋地产 , 而作为股东之一的中远集团则是在三年后彻底退出了地产市场 。
推荐阅读
- 中央出手划定“底线”,为香港立法会拨乱反正
- 菊花|为深秋添一抹彩色 上海菊花展进入最佳观赏期
- 问董秘|投资者提问:根据捷风资讯11月16日报道:[江西铜业]【循环水处理药剂研发...
- 这样的好天气要暂时告一段落了,据上海气象部门预计,本周气温也将先升后降
- 世卫|蔡英文的“友邦”,这次“闯大祸”了
- 欧盟|欧盟放狠话:若科技巨头“不听话” 或被禁入欧洲市场
- 足球|上港六年战绩最差,申花缺乏长远规划,上海双雄都该重建了
- 21世纪经济报道|101家被调研个股跑赢大盘,6只个股获百亿私募青睐(附名单)
- 湖人|美媒报道:NBA正艰难并努力地修复与中国的关系!
- |皇沟馥合香亮相商丘(上海)创新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