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康熙|清朝时候,长白山一带有什么秘密,为什么朝廷不准人随便进入

众所周知 , 白山黑水的长白山地区 , 历史上是满族的故乡和发祥地 , 被视作大清帝国的“龙兴之地” 。
清朝定都北京后 , 大量的关外军民“从龙入关” , 掀起了一轮大规模的移民浪潮 。据不完全统计 , 在顺治元年 , 就大约有近90万人进入了关内 , 造成了东北“荒城废堡 , 败瓦颓垣 , 沃野千里 , 有土无人 , 全无可恃”的境况 。
为了巩固满清根据地 , 改善东北地区地广人稀、万木参天的原始状况 , 重振当地经济 , 增加朝廷收入 , 以应付关内连绵不断的战事 。清廷在顺治8年 , 颁布了《辽东招民开垦例》 , 允许农民入关开荒种地 , 采挖资源 。由此 , 又有一大批百姓来到了关外 。
但在康熙七年 , 清廷却颁布命令:“辽东招民永著停止 。”这就相当于“封禁”了 。由此 , 也开启了“封禁”包括长白山在内的东北地区200多年的历史 。
清朝,康熙|清朝时候,长白山一带有什么秘密,为什么朝廷不准人随便进入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网络配图)
那么 , 清廷为什么要在这个地区采取如此长时间的“封禁”政策呢?
一、为了保存维护满清的“龙脉”和根据地 。
在满清统治者看来 , 长白山地区是“祖宗肇迹兴亡之所 , 是满族龙兴之重地” 。满族祖先肃慎、挹搂、勿吉人、渤海人等均视长白山为灵山之地 , 对长白山有着特殊而神秘的尊崇观念 。
满族人认为 , 长白山山脉自西向北发展到龙岗山后 , 分成了两条山脉 。北脉至盛京后 , 成了福陵所在地天柱山和昭陵所在地隆业山;西脉至兴京门 , 成了永陵所在地开云山 。所以 , 长白山是和满清的“龙脉”连接在一起的 , 保护长白山 , 就是保护满清的“龙脉” 。
到了康熙年间 , “崇祀长白山更甚 , 封长白山神 , 在乌拉小白山建‘望祭殿’ , 春称两祭 , 祀同五岳” 。1682年 , 康熙帝东巡至吉林时 , 为缅怀满族先祖 , 率众跪拜长白山 , 行三拜九叩大礼 , 举行望祭仪式 。
在乾隆当政时 , 还曾在吉林境内 , 向长白山遥致祭礼 , 并留下了《驻跸吉林境望叩长白山》一文 , 从而将对长白山的尊崇推向巅峰 。
于是 , 清廷将长白山周围的千里林海悉数划为了禁区 。
同时 , 满族人也将包括长白山在内的东北地区视作根据地 。
满清入关后 , 虽然从表面上统一了中原 , 但此起彼伏的反清浪潮 , 一直伴随着整个清朝历史 。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依然错综复杂 。满族在取得了经济文化都远比自己进步许多的汉地统治权后 , 始终有着一种怀疑猜忌和畏惧的心态 。以为“非我族类 , 其心必异 。故欲保留其发祥之地 , 勿使汉人侵入 。则一旦中原有事 , 不至蹈元人覆辙 。”
在这种心态的支配下 , 满族为防万一 , 不得不为自己留条后路 , 做到进可攻 , 退可守 。
清朝,康熙|清朝时候,长白山一带有什么秘密,为什么朝廷不准人随便进入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乾隆画像)
二、防止被汉人同化 。
满族是游牧民族 , 崇尚“武义本习”的风俗习惯 , 和中原的农耕文化有着本质的区别 。为了保留这些少数民族特有的风俗习惯 , 满人采取了封禁长白山的政策 。宁可将长白山大量的土地闲置 , 也不愿将这些肥沃的土地交由农耕文明高度发达的汉人耕种 。主要目的 , 是防止被汉人同化 。
这种被同化的担忧 , 在满族统治者中根深蒂固 。即便是从小浸淫在汉族文化历史中 , 受汉文化影响最深 , 汉学造诣也最高的乾隆皇帝 , 都曾流露出了他的深深忧虑 。他曾不无担心地说:“东三省乃满洲根本地方 , 诸宜倍守满洲淳朴旧俗 , 并力挽渐染汉人习气 。”
三、为了保护长白山丰富的资源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