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嘉莹|白先勇为她逃课,席慕蓉追随她,中国最后一位女先生到底有什么魅力?
文章插图
文:伊姐(周桂伊)、来源:伊姐看电影(ID:eemovie)
在《朗读者》节目 , 我们看到一位诗词老人 , 90多岁的她气质卓越 , 举手投足皆文人的儒雅 , 董卿亲切地尊称她一句“先生” 。
文章插图
董卿称这位白发的老人 , 是诗词的女儿 , 中国古典文化的继承和传播者 , 她自己说——“我一生的苦难都写在我的诗词里 。 ”
文章插图
她 , 就是叶嘉莹 。
短短几分钟的节目 , 大家对叶嘉莹所知依然有限 , 最近 , 她的纪录片在院线上映了——《掬水月在手》 。
文章插图
电影如水墨展开 , 我们慢慢了解了那句:“我一生的苦难都写在我的诗词里” 。
01
1924年7月 , 叶嘉莹出生在北京一个书香世家 , 3岁父母亲课识字 , 辨别四声 , 6岁从姨母读《论语》 , 1941年 , 17岁的叶嘉莹考入辅仁大学国文系 。
文章插图
幼年时的叶嘉莹
她的祖父是清朝的进士 , 旧学十分深厚 , 父亲毕业于北大英文系 , 却很重视她的古文功底 , 母亲也受过良好的旧式教育 。 伯父早年留学日本 , 对古典诗词尤其痴迷 。
文章插图
父亲要求叶嘉莹用文言文写信
出生在这样的诗礼人家 , 在长辈们的熏陶下 , 叶嘉莹从小就读诗词、写诗词 。
附近的女孩儿常常聚在一起 , 荡秋千、踢毽子 , 可她总是独自一人 , 在书房里读书写字 , 沉浸在古文的旧时光里 。
文章插图
庭院深深 , 淡竹疏影 , 还有书架上一排排线装书 , 陪伴她度过了童年宁静而纯真的日子 。
在小荷子的眼里 , 纸窗格外的月光 , 伯父手中的诗卷 , 慈母绣的花 , 以及身边的一切 , 都会是天长地久的吧 。
文章插图
1937年 , 北平沦陷 , 日军迅速将面粉、盐业等经济部门垄断起来 , 一时间 , 古城陷入了混乱与饥饿中 。 原本富足安定的生活 , 一去不复返 。
当时的叶嘉莹 , 才13岁 , 正在念初中 。 父亲远在上海 , 音书阻断 , 母亲独自一人 , 照顾着叶嘉莹和两个年幼的弟弟 。 母亲是叶嘉莹最温暖的依靠 , 她生性敏感内向 , 对生命的悲凉早早有体会 。
几度惊飞欲起难 , 晚风翻怯舞衣单 。
三秋一觉庄生梦 , 满地新霜月乍寒 。
难以想象这是叶嘉莹15岁写下的诗 , 过于早慧而孤独 。
文章插图
沦陷区的日子苦极了 , 为了活下去 , 他们要早早排长队去买“混合面” , 可领回的这点面又酸又臭 , 难以消化 。 据说里面掺杂了土粉、石末 , 很多人因此患上了肠胃病 。 母子四人 , 在这风雨飘摇的年代 , 相依为命 。
1941年 , 成绩优异的叶嘉莹 , 考上了辅仁大学的国文系 。
文章插图
叶嘉莹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辅仁大学
可母亲当时的境况 , 已经很不好了 。 她的肚子上长了瘤 , 需要去天津做手术 。
那是一个很平常的秋天 , 母亲买了些桂花糕 , 留给孩子们吃 , 她要出门了 , 叶嘉莹想陪着她 , 母亲不让:“小荷子 , 你年龄还小 , 又要上学 , 我很快就回来了 。 ”
44岁的母亲出去了 , 就再也没有回来 。
听舅舅说 , 母亲做完手术 , 已经不好了 , 可她执意要回家 , 她放不下自己的孩子 。 但最终 , 在回程的火车上 , 她没有撑到那一刻 。
17岁的叶嘉莹 , 永远忘不了那个声音 , 冰冷的钉子“铿铿”地楔进棺材板里 ,
每日烧饭等她回家的慈母 , 永远不会再醒来 。
平生第一次 , 叶嘉莹对生死 , 有了刻骨铭心的体会 , 她悲痛地写下八首悼念母亲的诗 。
凄绝临棺无一语 , 漫将修短破天悭 。
《哭母诗八首》
文章插图
02
大二开学时 , 一位身材瘦高、穿着长衫的先生 , 儒雅潇洒地走进教室 。 他便是顾随 , 教授学生“唐宋诗” 。
叶嘉莹没想到 , 这位老师成为了改变她人生的人 。 顾随先生毕业于北大英文系 , 有极深的国学修养 。
“听了他的课以后 , 我就像一只困在黑屋子里的飞蝇 , 忽然间门窗被打开 , 一下子飞到外边 。 ”
叶嘉莹实在太喜欢他的课了 , 所以每次上课 , 她都奋笔疾书 , 生怕漏掉一句一字 。 顾随先生开的每门课 , 她都选修 , 还写了很多诗词 , 向先生请教 。 即使后来毕业了 , 先生在哪儿讲课 , 她就跑到哪里去听 。
文章插图
顾随与学生(叶嘉莹右二)
这六年里 , 她足足记下八大本笔记 。
在此后的颠沛流离中 , 有多少珍藏的诗书都散佚了 , 但她始终带着这些笔记 , 从北京到台湾 , 再到美国、加拿大 , 几经辗转 , 她希望这些美好的文化珍宝留存下来 。
文章插图
叶嘉莹将笔记整理出版
使后人得以瞻仰顾随先生风采
顾随也很欣赏这个女孩子 , 在她毕业后 , 他写了一封信:
“这些年来 , 你听我的课最勤奋 , 如果说我有什么值得传下去的法门 , 那你应该都得到了 。 但我并不希望你只是传承我的衣钵 , 我希望你能在我的法门之外 , 能够自己开出一片新的天地来 。 ”
文章插图
顾随致叶嘉莹信
顾随先生的话 , 影响了她整个人生 。
翻开叶嘉莹当年的习作 , 她写下这样的诗句:“入世已拼愁四海 , 逃禅不借隐为名 。 ”
她那时也不过二十岁 , 但早已经准备接受来自家国的所有忧患和苦难 。
“在艰难的战乱日子 , 我想要入世 , 为国家、为人类做一些事情 。 ”
她要将自己的整个生命投注到诗词中去 , 她要用尽一生的时间 , 将中华最宝贵的文化传承下去 。
03
1945年 , 叶嘉莹毕业后 , 就在中学里教书 。 当时有个叫赵钟荪的男孩 , 常常来她家 , 可叶嘉莹一辈子没有谈过恋爱 , 她对爱情的期许 , 是“不遇天人不目成” ,
如果没有遇到惊为天人的那个人 , 是不可以轻易交付的 。
她的女儿后来说:“我的母亲 , 一辈子都在和诗词谈恋爱 。 ”
赵钟荪常常往这儿跑 , 后来连工作也丢了 , 叶嘉莹觉得对不住 , 她不忍心拒绝一个潦倒之人的求婚 。
文章插图
叶嘉莹与丈夫赵钟荪
那时的她不会知道 , 这段婚姻带来的 , 是漫漫无期的折磨 。
直到多年以后 , 陈鲁豫问她:“如果再回到当初 , 还会做这个决定吗?”
她摇了摇头:“我不会 。 ”
1948年 , 新婚的叶嘉莹 , 随丈夫去了南京 。 没想到 , 国内的局势 , 突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 随着一批批撤走的军队 , 叶嘉莹裹挟在流民里 , 仓皇地挤上船 , 去往一个叫“台湾”的小岛 。
不久 , 身后的“太平轮” , 沉入了海底 。
文章插图
叶嘉莹刚刚在台湾生下大女儿 , 白色恐怖就开始了 。 丈夫因“思想问题”被抓了起来 , 随时可能被枪毙 , 她抱着吃奶的孩子也被逮捕了 。
关了半年后 , 她才被释放 。
一个女人 , 抱着怀中的孩子 , 流离孤岛 , 无依无靠 , 那是一种怎样的处境?
原先的宿舍没有了 , 工作也丢了 , 丈夫还在监狱 , 而她的故乡 , 隔着浅浅的海峡 , 仿佛就在天涯 , 她不知道 , 今生今世 , 是否还能活着回北平 , 她真的无家可归了 。
丈夫入狱三年 , 那些年 , 她的诗词 , 都是潜意识中对离合聚散不由人、海棠憔悴好景难常的感伤 。
室迩人遐 , 杨柳多情偏怨别;
雨余春暮 , 海棠憔悴不成娇 。
文章插图
没办法 , 她只好投奔到丈夫的姐姐家 , 可是 , 他们一大家子人 , 也是窝在小房子里 , 叶嘉莹带着女儿 , 晚上在走廊里打地铺 , 白天就抱到外面 , 在酷热的夏天走很远的路 , 去打听丈夫的消息 。
半年多后 , 她终于有了一份教书的工作 。 她只得带着学步的女儿上课 , 然后拖着疲惫的身子 , 回到简陋的宿舍 。
剩抚怀中女 , 深宵忍泪吞 。
个中滋味 , 她只能默默隐忍 。
文章插图
叶嘉莹在简陋的环境里上课
女儿长到三岁时 , 有一天 , 她看到一个陌生的男人 。 女儿不知道 , 是爸爸回来了 。
叶嘉莹终于盼来了丈夫 , 没想到 , 此时的赵钟荪 , 性格变得异常暴躁 , 他将一腔的怨愤 , 全撒在了妻女身上 。 稍有不顺 , 就是咆哮辱骂 , 重则家暴 , 叶嘉莹生下第二个女儿后 , 丈夫甚至看都不看一眼 , 离家出走 。
鹏飞谁与话云程 , 失所今悲匍地行 。
北海南溟俱往事 , 一枝聊此托余生 。
文章插图
叶先生最常说的一句话 , 出自王国维 , “天以百凶成就一词人”
那时的叶嘉莹 , 在精神的痛苦中徘徊 , 有时甚至冒出自杀的想法 。 可是随着新添的一个女儿 , 加上年迈的老父亲 , 还有未竟的事业 , 她不能这样 , 一了百了 。
没有爱情 , 她依然努力做个好妻子 。 为一纸契约 , 她撑起了整个家 。
“人生要有一种持守 , 不管落到什么地步 , 经历什么样的事情 , 你要有自己的持守 , 不能够失去自己 。 ”
在经历了种种离乱磨难后 , 始终有诗词陪着她 , 慰藉着她 。
“有了诗词 , 便有了一切 。 ”
文章插图
叶嘉莹50年代在台湾(后排右四)
04
一直到42岁 , 她被交换出国教书 , 在哈佛大学、密歇根大学等学府做访问学者 , 虽然清贫 , 但那是她人生最舒展的时光 。
可是苦难再度降临到她身上 , 52岁 , 她的大女儿和女婿 , 在外出时遭遇车祸 , 双双当场身亡 。 白发人送黑发人 , 叶嘉莹想过自尽 , 把自己关在小黑屋 , 泪已流干 , 唯化作一行行诗句 。
结褵犹未经三载 , 忍见双飞比翼亡 。
检点嫁衣随火葬 , 阿娘空有泪千行 。
她的一生 , 经历了生离死别 , 悲欢离合 , 被称为最苦难的女先生 。
文章插图
她不仅讲诗词 , 而是把人生的感触用诗词串联 , 《掬水月在手》这部电影的观感 , 就像一滴水凝视海洋 。 叶嘉莹需要诗歌 , 是诗歌在苦难里度她 。
文章插图
伟大的女作家 , 好像都苦难 , “天以百凶成就一词人” , 比如张爱玲、萧红 , 但叶先生依然是不同的 。
她本人 , 就是她说的弱德之美 , 在强压下隐忍求全 , 淡而化之 。 不管是站在南开大学讲台上的叶先生 , 站在央视舞台上的叶先生 , 还是在国外朴素生活的叶先生 , 她脸上的神情 , 永远是淡的 。
文章插图
她的好友刘秉松在电影里讲述 , 即便叶嘉莹的先生那么伤害她 , “她最严厉的批评 , 就是赵钟荪这个人啊” , 再无多言;
她女儿的离去 , 刘秉松都无法面对 , 但叶嘉莹几日后见到友人表现的是“眼圈一红” , 低头走了过去;
叶嘉莹阔别北京半生 , 因加拿大中国建交得以回国探亲 , “从飞机上看那灯火通明 , 我就在想那是不是长安街 , 长安街是我老家所在的地方” 。
文章插图
刘秉松说:“她把快乐和痛苦拉得那么平 , 万事轻而化之 , 用同等心态面对人生大小事 。 自己退到一定位置 , 这太难得了 。 ”
这是佛陀说的“平常心” , 可凡人怎么有?太多被苦难伤害而自暴自弃的人 , 不被善待的女人大多变成松子 , 叶先生成了集大成的悲悯者 , 这是她的力量 , 也是她的诗歌的力量 。
文章插图
她是在红尘里修行的人 , 生活无比简单 , 精神却包容着宇宙 。
文章插图
叶嘉莹90岁生日时 , 温家宝手书贺词
她是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 。
文章插图
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
她是美国哈佛大学、密歇根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的客座教授 。
文章插图
哈佛大学
她被授予了“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称号 , 是有史以来唯一一位中国古典文学院士 。
文章插图
1990年当选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
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授课半年 , 她就成为了该校的终身教授 。
文章插图
1989年退休时 , 学生致送纪念品
她还获得了“影响世界华人大奖”终身成就奖 。
文章插图
入选“改革开放40周年最具影响力的外国专家” 。
文章插图
她的弟子遍布世界 , 蒋勋、席慕容、白先勇 , 世界著名汉学家施吉瑞、白润德等
都是他的学生 。
文章插图
叶嘉莹和席慕容
她是公认的海外传授中国古典文学时间最长、弟子最多、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华人女学者 , 是当之无愧的“教授中的教授 , 大师中的大师” 。
她把毕生积蓄3000多万捐给南开大学 , 因为“莲花会败 , 而我要留下莲子” 。
文章插图
2018年叶嘉莹为南开大学捐款1857万元 , 2019年捐款1711万元
叶嘉莹教了一辈子的书 , 研究了一辈子的学问 , 她何以能捐出这样一笔巨款?
举行捐赠仪式的那天 , 叶先生没有出席 。 此前 , 她已经再三叮嘱 , 不要将消息公布出去 , 可是 , 这件事还是传开了 。
有采访人员问她:“周围包括舆论 , 对捐款这么关注 , 您怎么看?”
叶嘉莹很爽快地回答:“我觉得这些人很无聊 , 这些人眼睛里面只有钱 。 他不懂得学问 , 我本来要跟你讲学问 , 看样子你对于学问是没有兴趣的 。 ”
文章插图
在《论语》中 , 孔子说过这样一句话 , 叶嘉莹用一生去践行:
“君子谋道不谋食 。 耕也 , 馁在其中矣;学也 , 禄在其中矣 。 君子忧道不忧贫 。 ”
真正有理想的人 , 所谋求的是真理 , 而不是衣食 。 就算你一直耕田 , 还是有可能饿肚子 , 可当你坚定地追求自己的“道” , 俸禄就自然在其中了 。
她才是真正的贵族 , 也是最后的女先生 。
文章插图
《掬水月在手》是一部活历史 , 我们看到了席慕蓉、白先勇 , 她们都是叶先生的追随者 , 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星光 。
但细究起来 , 他们的人生 , 何尝不是另一部苦难史?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电影追随叶先生的足迹 , 访问了很多海外高级知识分子 , 他们早年就移民海外 , 取得学术上的成就 , 一生体面 , 但开口依然是思乡之苦 。
文章插图
电影不仅有哲思 , 也有俏皮 , 白先勇逃课去听古诗词 , 席慕蓉带叶老寻根 , 学生为了听叶先生的课 , 制作山寨版听课证 , 看电影感到一部活历史画卷在眼前展开 。
文章插图
电影为什么叫做《掬水月在手》?这句诗词出自唐代于良史的《春山夜月》 , 掬水月在手 , 弄花香满衣 。
“捧起清澄明澈的泉水 , 泉水照见月影 , 好像那一轮明月在自己的手里一般;摆弄山花 , 馥郁之气溢满衣衫 。 ”
文章插图
电影《掬水月在手》 , 本身的意境就是一首难得的诗
一切就像这部电影 , 故事只是承载 , 各人需要去找各人的体会 。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张艾嘉、白先勇、席慕蓉、戴锦华、张伯礼等都纷纷安利推荐
这样的电影注定小众 , 但还是要推荐给大家 。
大树傲然于风雪 , 是英雄做的事 , 普通人 , 要学习的是 , 芦苇在雷点过后依然摇曳 , 而这 , 就是电影要告诉我们的那首诗 。
白先勇、席慕蓉、张艾嘉、戴锦华、陈粒等推荐《掬水月在手》
▼
明天
再介绍你认识一位
大不同妙人
人生大不同
发现自己成为自己
家庭教育
在线课程
点个“在看”
【叶嘉莹|白先勇为她逃课,席慕蓉追随她,中国最后一位女先生到底有什么魅力?】感佩先生
推荐阅读
- |叶嘉莹找到了三千年前为她写的诗
- 女神|“多面”叶嘉莹:是女神,也是普通人
- 赵志勇逐渐黑化|赵志勇逐渐黑化怎么回事?隐秘而伟大赵志勇为什么黑化了结局是什么
- |致敬!老人突然倒地,信阳女医生见义勇为跪地施救
- 外卖小哥和浴场员工!宜兴这2位“平民英雄”见义勇为受表彰
- |见义勇为、孝老爱亲……漯河25位“道德模范”接受表彰
- 夫妻|美国老夫妻驾车坠河 多名路人见义勇为施救
- 老夫妻驾车坠河|美国老夫妻驾车坠河 多名路人见义勇为施救
- 父亲|中国最后一位女先生:叶嘉莹曾经历了什么?
- 叶嘉莹|叶嘉莹丨席慕蓉:如何与诗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