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回家的路上》宋轶体验志愿生活洗礼心灵

《走在回家的路上》宋轶体验志愿生活洗礼心灵
文章图片

【《走在回家的路上》宋轶体验志愿生活洗礼心灵】在平均海拔4000米的国道青藏公路沿线 , 有一群来自祖国各地的志愿者 , 他们通过捡拾青藏公路旁的垃圾 , 向社会发出爱护青藏线、保护高原生态的倡议 , 希望能还青藏高原最初的纯净 。 近日 , 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文艺节目中心制作推出的首档大型情感户外真人秀《走在回家的路上》就跟随出生在湖北荆门的演员宋轶 , 来到青海格尔木驿站 。 在这次的初心之旅中 , 宋轶成为一名志愿者 , 达成了一个长江下游儿女保护长江生态的公益心愿 。 在格尔木 , 宋轶与一群可爱的志愿“拾荒者”结识 , 跟随他们领略了海拔4000米的独特风景 。
投身公益量力而行 与志愿者共拾垃圾
作为土生土长的湖北荆门女儿 , 宋轶从小喝着长江水长大 , 保护长江水源的生态健康是她多年来的愿望 。 此次 , 宋轶与好友张庭菲选择来到长江源头 , 广阔无垠的青海格尔木达成两人的公益之旅 。 在志愿者兼驿站管理员孙浩的介绍下 , 与一群怀有美好愿望的志愿者们见面并相识 。 在交谈中 , 志愿者们透露他们当中有大四学生、公司职员、还有汽车工程师 , 有些因在徒步、骑行时看到环境被污染 , 有些是因为在参加公益演讲后深有感触 , 来自各行各业的他们纷纷放下工作 , 因为公益的心走到了一起 。
在与志愿者们一起动手捡拾垃圾时 , 宋轶发现他们每天虽忍受高原反应、工作辛苦但拥有单纯的快乐 。 当被问到每天为什么都能如此神采奕奕去做这件事时 , 孙浩回答道:“因为能看到一个小的举动所带来的改变 , 今天捡到10袋垃圾 , 那片土地就会少10袋垃圾 。 ”所有人都将自己的劳动和信仰深埋在这片土地上 , 看似微小的贡献带来的却是很大的改变 , 这份成就感和对大自然的回馈是每天出入片场的宋轶和忙碌于城市间的上班族所不曾体会的 。 一次守护长江源水的特殊经历 , 一群走在青藏公路沿线的特殊朋友 , 一份因为捡拾垃圾得到的特殊快乐 , 宋轶在贡献自己力量的同时 , 也丰富了自己的人生 。
打破固有生活模式 接受大自然的沐浴与洗礼
在与志愿者们共同相处的几天中 , 宋轶对于未来的生活有了更多的期待 , 正如宋轶所说:“拍戏是一个不断掏空自己的过程 。 ”这一次她从固有的生活模式中跳脱 , 吸取来自大自然带给自己的精神养分 。 在自由的青海格尔木土地上 , 她看到了雪山连绵的高原、无边无际的地广蓝天 , 也看到了一张张被晒的很红却可爱无比的笑脸 。
人生的潜力有很多 , 只要有勇气就会触及到不一样的经历 。 宋轶一路追溯源头 , 从严于律己到自由奔放 , 打破自己原有的框架 , 从内而外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洗礼 。 原本对于生活和工作没有既定概念的宋轶 , 在看到志愿者们的积极乐观后 , 对自己未来的生活有了更多期许:“希望十年后的自己可以更加从容 , 能够看到更大的世界 , 经历更丰富、更有故事的人生 。 ”
全新的生活方式和工作体验 , 为宋轶的人生经历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 此次作为一名志愿者 , 宋轶从长江下游追溯源头来到上游 , 为保护长江源头的水源安全尽自己所能 , 为保护长江的生态坏境 , 以及保护长江水所养育的一方人的健康而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 这片广阔的土地上所经历的特殊体验 , 影响着宋轶的一生 。
什么才是家?对宋轶来说 , 家是一直走在路上的远方 , 也是对于远方的向往和心中的追求 。 “走在回家的路上 , 更多的时候回忆的是更远的远方 , 那里天地广阔、是内心的归属、有太多的美好 , 这才是我的远方我的家 。 ”宋轶用自己的亲身经历 , 折射出千千万万名志愿者薪火相传的精神 。 11月1日晚20:30 , 央视综艺频道《走在回家的路上》带你见证宋轶身体力行与志愿者共同守护长江水源的故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