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重文轻武有多严重?( 二 )

宋朝重文轻武有多严重?
等到宋真宗继位后 , 宋朝统治者更是将崇文抑武政策奉为圭臬 。宋真宗咸平三年(1000年)的状元郎陈尧咨 , 他是端拱二年状元陈尧叟的弟弟 , 同样是状元 , 他和哥哥不同的是 , 他也是个文武双全的厉害人物 , 箭术超群 , 出神入化 , 曾以钱币为的 , 一箭穿孔而过 , 人称小由基 。 欧阳修在名作《卖油翁》中称他为“当世无双” 。陈尧咨对自己的射术颇为自得 , 经常在家射箭 , 结果有一天他母亲怒骂道:“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 , 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 , 岂汝先人志邪?”宋朝重文轻武有多严重?
骂完之后 , 陈母又狠狠的杖打陈尧咨一顿 , 并毁了他的金鱼箭袋 。 后来宋真宗有意让陈尧咨转为武职 , 并承诺会让他担任节度使 , 可陈尧咨被母亲打了一顿后 , 再对武将没有任何兴趣 , 断然拒绝 。可惜事与愿违 , 后来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 , 他因为被政敌攻击 , 改为宿州观察使 , 陈尧咨非常不乐意 , 还是刘太后亲自出面才说服他上任 。结果 , 陈母又大骂道:“汝策名第一 , 父子以文章立朝为名臣 , 汝欲叨窃厚禄 , 贻羞于阀阅 , 忍乎?”在陈老太太看来 , 陈尧咨去当武臣简直就是有辱门庭 , 无颜面见祖宗 。重文轻武的风气到宋仁宗时期又达到了一个高峰 , 翰林学士承旨李维本来可以担任枢密副使 , 但他因为出使辽国时写诗自称小臣 , 因此被人抨击 , 无缘宰执 。 心灰意冷的李维主动请求转为武官 , 担任相州观察使 , 此事一出 , 宋朝言官们将他骂了个狗血淋头 , 说他不知羞耻 。文官主动想做武官会被骂 , 那朝廷让文官转为武官呢?庆历元年(1041年) , 宋朝在好水川大败 , 宋朝为了激励士气 , 突然下令将范仲淹、韩琦、庞籍、王沿四路主帅暂时由文官转为武官 , 担任观察使 。 范仲淹马上反对道:“观察使班待制下 , 臣守边数年 , 羌人颇亲爱臣 , 呼臣为龙图老子 , 今退而与王兴为伍 , 第恐为贼所轻” 。宋朝重文轻武有多严重?
范仲淹一反对 , 庞籍、王沿也断然拒绝 , 坚辞不受;只有韩琦底气不足 , 为了将功赎罪 , “忍辱负重”的答应了 。 范仲淹可以“先天下之忧而忧 , 后天下之乐而乐” , 唯独不能接受成为一个武官 。 文官不愿担任武臣 , 出身将门的人又何尝不是如此 。庆历三年(1043年)湖南瑶族造反 , 宋朝命岳州知州杨畋去平叛 , 杨畋用了两年时间平叛成功 , 他唯一的愿望就是不要当武将了 。 杨畋是杨业弟弟杨重勋的曾孙 , 根正苗红的杨家将 。宋朝重文轻武有多严重?
他父亲一直想把他培养成武将 , 可他却以出身将门为耻 , 最终他考上了进士 , 成为了文官一员 。 文官不愿做武臣也就算了 , 宋朝有的是武将 , 可宋朝文臣对武将的排斥、蔑视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宋朝人认为军功再大也不如中状元来得风光 , 直言不讳的道:“状元登第 , 虽将兵数十万 , 恢复幽蓟 , 逐强敌于穷漠 , 凯哥劳还 , 献捷太庙 , 其荣亦不可及 。 ”宋朝文官对武将的蔑视随处可见 。 寇准曾和曹利用一同担任枢密使 , 寇准经常指着曹利用的鼻子骂道:“君武夫耳 , 岂解此国家大事?”宋朝名将狄青担任枢密副使后 , 宰相庞籍就轻蔑地称他为“赤枢” , 非但大臣轻蔑狄青 , 就连微末小官也看不起狄青 。 狄青第一次去枢密院上班 。 因为晚到了些 , 迎接他的官员竟然当面不耐烦地骂道:“迎一赤老 , 累日不来!”狄青可是这官员的顶头上司 , 竟然连基本的官场礼仪都不顾了 。宋朝重文轻武有多严重?
另一个大将王德用在担任枢密使(和狄青共掌枢密院)时 , 立太子这样的大事宰相文彦博和富弼都不跟他商量一下 , 完全视他这个枢密使如无物 。王德用发牢骚道:“置此一尊菩萨何地?”结果欧阳修听说后 , 轻蔑的说道:“老衙官何所知?”同样遭遇的还有岳飞 , 岳飞多厉害的将领 , 可当何铸提及岳飞时是这么说的:“铸岂区区为一岳飞者” 。 何铸虽然当时是在为岳飞求情 , 轻蔑之意也十分明显 。岳飞也不过是宋朝文官口中的区区 , 那其他人呢?文官轻蔑武将就算了 , 还格外排挤武将 。欧阳修曾公开宣称:“大凡武臣尝疑朝廷偏厚文臣 , 假有二人相争 , 实是武臣理曲 。 ”在欧阳修看来 , 宋朝武将和文官一起争执 , 肯定是武将理亏在先 , 武将永远都是错的 。 这是宋朝文官的共识 , 在这样的强盗逻辑下 , 宋朝文官对武将的排挤简直就是丧心病狂 , 不问缘由 。庆历四年(1044年) , 宋仁宗想提拔狄青为渭州知州 , 言官余靖三次上书反对 , 理由只有一个——“青 , 武人粗暴 , 不可兼知渭州 。 ”皇佑四年 , 宋仁宗晋升狄青为枢密副使 , 当时言官王举正、贾黯、韩贽等人列出五条反对理由:第一 , 狄青出身行伍 , 不能当枢密使;第二 , 文官耻于狄青同殿为臣;第三 , 狄青担任枢密使会让敌人看不起;第四 , 这会动摇人心;第五 , 违背祖宗成规 。五条理由 , 全是狗屁不通的玩意 。而在狄青担任枢密使四年期间 , 他受到了以宰相文彦博为首的排挤和猜忌 , 弹劾他的奏章有如雨下 , 其中欧阳修最出名 , 他连上《论狄青札子》、《论水灾疏》和《论水灾疏灾之二》三道奏章 。第一道 , 逮着狄青出身行伍的事说了个遍 , 然后力陈狄青担任枢密使的危害;后两道把当年的水灾联系到狄青身上 , 似乎不罢免狄青就会天怒人怨 。 最无耻的是 , 欧阳修一方面承认狄青“未有显过” , 另一方面又打着为国为民而且为狄青好的旗号 。 欧阳修罢免狄青最大的理由竟然是——“武臣掌国机密而得军情 , 岂是国家之利!欲乞罢青枢务 , 任以一州 , 既以保全之 , 亦为国家消未萌之患 。 ”这是赤裸裸的强盗逻辑 , 狄青被罢根本就没有错 , 唯一的原因就是狄青是武将 。实际上整个北宋 , 有85个枢密使 , 其中63个是文官 , 只有22个是武将 , 武将占比25.8%;枢密副使则有143个 , 其中120个是文官 , 只有20个是武将 , 武将占比16.1% 。更要命的是 , 武将任职枢密院人次数呈递减之势 , 英宗、神宗、哲宗、徽宗、钦宗五朝 , 只有三个枢密副使是武将 , 而武将出任枢密使次数是零 。就这样 , 宋朝的文官们还是不能接受狄青出任枢密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