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AI四小龙穿越周期:黄金时代、集体困境、赛道突围
AI独角兽们如何穿越“死亡之谷”?
本文插图
文/谢东霞
编辑/叶丽丽
“AI四小龙”进入了新的一波竞赛——上市 。
近十年前 , 中国计算机视觉(CV)时代拉开序幕 , 之后旷视、商汤、云从和依图共同踏上了这条赛道 。
如今 , 他们又几乎同时开始了上市的进程 。
本文插图
2020年10月20日 , 云从科技的上市工作又进了一步 。 媒体曝出其完成了章程备案 , 消息人士称可能最早在明年上半年上市 。
旷视科技则被曝出要冲刺科创板 。
另外 , 依图在今年9月9日于上海证监局进行A股上市备案 。
商汤虽未披露出明确的上市计划 , 但隔三差五就会传出上市计划 。
AI市场还处于早期发展阶段 , “四小龙”还需要更多的时间和资金推进商业化 。
若上市成功 , 还会有大量资金继续支撑它们前行 。
不过 , 从旷视此前冲击港股遇阻的情况来看 , 上市之路不一定那么好走 。 有传闻称是因为过高的估值造成了成交的压力 。
高估值、高投入、难盈利 , 是AI独角兽们面对的集体困境 , 加上投资市场不再青睐AI赛道 , BAT巨头下场抢生意 , 可以说AI独角兽们的日子并不好过 。
重重压力下 , AI四小龙正在急迫寻找新出路 。
1、AI创业的黄金时代
2006年 , 18岁的印奇以680多分的高分 , 考入了清华自动化专业 。
迈入清华的印奇成为了“姚班”的首批学生之一 , “姚班”由迄今为止唯一一位获得美国图灵奖的华人科学家姚期智主导创建 。
来到姚班后 , 印奇遇到了同样沉迷编程的疯狂极客唐文斌及杨沐 , 三人迅速成为了好友 。
2007年 , 步入大二的印奇 , 开始在微软亚洲研究院(MSRA)实习 , 由此结缘人脸识别;那时汤晓鸥已经在MSRA做了3年视觉计算组负责人 。
清华本科其间 , 印奇在MSRA前前后后实习了3年多时间 , 逐步认识到 , 一旦人脸识别的图像搜索技术有了关键的突破 , 会带来巨大的市场前景 , 于是有了他的创业想象 。
2010年 , 清华毕业后印奇去了港中大继续学习 , 师从时任港中大信息工程系系主任的汤晓鸥 , 在港中大的一年 , 印奇的学术水平有了质的提升 。 2011年 , 印奇飞往美国纽约市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博士 。
就在印奇去往曼哈顿学习的同时 , 已经拉着唐文斌和杨沐两位老同学创立了旷视 , 2011年10月 , 三人正式成立旷视科技 , 当时印奇便白天上课 , 晚上与唐文斌、杨沐进行电话会议 。
同样是2011年 , 周曦还不是云从科技的创始人 , 他从美国回到了重庆 , 与大学好友温浩一同组建了当时中科院最大的人脸识别研究团队 。
当年 , 中国科学院计划在西南地区筹建研究院 , 为了引进全球顶尖的科技人才 , 筹备人袁家虎三顾茅庐 , 前往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UIUC) , 与周曦和他的老师“华人计算机视觉鼻祖”黄煦涛见面 , 最终将两人带回了中科院 。
2014年 , 周曦和其团队讨论后决定成立人工智能公司 , 2015年4月 , 周曦带领一众好友出走中科院 , 正式成立云从科技 。
【人工智能|AI四小龙穿越周期:黄金时代、集体困境、赛道突围】
本文插图
云从办公楼 , 图源云从科技公众号
依图科技创始人朱珑的背景和经历与周曦很像 , 同样在名校留学 。 朱珑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读统计学博士时 , 导师是计算机视觉教父、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的弟子艾伦·尤尔(Alan Yuille) 。 也在2011年 , 朱珑产生了回国创业的想法 。
推荐阅读
- 人工智能|种子“硅谷”轮廓初显 潍坊打造现代农业高端“芯片”
- |北京硬科技二期基金宣布启动,将发力半导体、芯片、人工智能、5G等
- 渔人问津|广电运通——依托人工智能快速发展,对其进行分析判断是否值得投资一、合并资产负债表二、合并利润表三、合并现金流量表四、结语
- 自动驾驶|自动驾驶体验服务开放 “人工智能老司机”长啥样?
- 中国日报网|浙江余杭:“菁航”学员成为人工智能企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 人工智能|辽宁能源集团:传统煤矿插上“智能化翅膀”
- 央视新闻客户端|《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20》在沪发布 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结构逐渐完善
- 临港|上海临港新片区推新政:加快发展人工智能,扶持资金最高1亿
- 人工智能|慕思上市在即,软体市场格局生变,谁会是未来王者
- 健康中国|扫码看病、穿越问诊 “健康中国”有了摩登范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