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家汇网|中国古代人的养老:古人在养老方面花的心思可真的不少
养老这个社会问题 , 是每个时代都关心的问题 。 养老制度从古至今伴随着文明的进步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着 。
中国古代 , 不管是普通老百姓 , 还是政府官员 , 都没有养老金 , 也基本上没有退休工资 , 那么古代人又是靠什么养老呢?
古人在养老方面花的心思可真的不少哦!
文章图片
官员退休养老
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 , 源于周代 , 汉以后形成制度 。
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 , 汉代只有高级官员有“致仕” , 致仕条件是年老或是有疾 。
【历史百家汇网|中国古代人的养老:古人在养老方面花的心思可真的不少】汉代规定 , 俸禄两千石以上的高官 , 退休可领取原俸禄的三分之一;
功勋极其卓著的少数官员甚至可以享受原俸 ,
另外 , 在退休时还有一次性赏赐 , 如钱、黄金、粮食、房屋、车马等 。
唐朝官员在退休方面明确了“七十致仕” , 如果不到七十岁 , 但是体弱多病的也要退职 。
“唐致仕官 , 非有特敕 , 例不给俸” 。
除非皇帝特批 , 否则的话 , 唐朝官员退休后没有退休金 , 但能得到一定数量的田地养老 。
文章图片
宋朝虽然也规定了七十致仕 , 但并没有实际执行 , 所以导致朝堂之上 , 皆老朽昏庸之辈 。
因为退休只能拿到斗俸 , 所以官员千方百计拖着不退休 。
明朝起 , 将退休年龄提前了十年以上 , 只要年满六十岁 , 就鼓励退休 。
如洪武十三年(1380年) , 明太祖朱元璋诏令“文武官年六十以上者听致仕” 。
弘治四年(1491年) , 明孝宗朱佑樘又诏“自愿告退官员 , 不分年岁 , 俱令致仕” 。 明代的开国功臣刘伯温 , 辅佐朱元璋平定天下后 , 于洪武四年 , 未满60岁时就告老还乡 。
中央官员退休后享受半俸 , 一般情况下不给退休官员发退休金 , 家里实在太穷的话 , 根据个人申请 , “有司月给米二石 , 终其身” 。
清朝官员退休年龄也为六十岁 , 如果没有年满六十岁而因病提前退休是没有俸禄的 , 而满六十岁又有世职的可以拿半俸 , 但对那些有特殊功绩的官员 , 如打仗负伤者 , 则全数发给 。
文章图片
古代家庭养老
中国古代的养老以家庭为主力军 , 严峻性远远超过现代 。
周代开始出现初具规模的养老制度 , 这一制度规定了50岁以上的为老人 。 为让子孙更好地赡养老人 , 周代实行有老人的家庭可减免徭役的政策 。
如果家中有80岁以上的老人 , 则儿孙中可以有一人不服徭役;如果有90岁老人 , 则全家都可以不服徭役 , 此即“八十者 , 一子不从政;九十者 , 其家不从政”一说 。
春秋战国时期 , 虽战乱频繁 , 尊老传统不变 。
汉代出现中国最早的“老年人保护法” , 规定了70岁以上老人应该享受的生活和政治待遇 。 汉朝 , 推行“以孝治天下”的孝道 , 对“家庭养老” , 有着极严的规定和要求 。
文章图片
汉律还规定:不赡养老人者 , 要被处弃市之刑 。 对父母、祖父母等长辈不敬也是重罪 , 子女杀父母或祖父母 , 即使没有成功 , 殴伤长辈者同样要受弃市之刑 。
此外 , 还发放“老年证” , 80岁以上的老人 , 皆由朝廷授予王杖 , 一种叫“鸠杖”的实用物 。 为了保证鸠杖的权威性 , 汉朝出台了相应的法规 。
北魏时期 , 首创“存留养亲”制度 。 是指对某些犯人进行特赦 , 以确保家庭养老的实现 , 这在古代社会是很有必要的 。
从北魏开始 , 一直延续到清代 , 是中国古代重视家庭养老和保障家庭养老的一个缩影 。
推荐阅读
- 美国历史教材上仅有的六位中国人,你可知道他们都是哪些人
- 贤臣还是佞贼?五个历史瞬间看《后汉书》作者范晔!
- 盘点《雍正王朝》中不符合历史事实的8位角色,弘历错的最离谱
- 《认识自我》:今天的“自我”源自于历史的塑造和推动
- 历史文化专家潜心40年编撰千年古灵渠研究手稿发布
- 惠州记者书写惠州古城故事 延续城市的历史文脉
- 受不了了!这些不正经的历史文物,把我都逗笑了
- 梁思成与鉴真纪念堂
- 成语故事:牛角挂书
- 庐山历史上的今天 - 1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