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薪一万在北京能过啥样的生活( 三 )


那时候每个村子都有自己的小学,有很多印象很深的事情,现在看简直难以置信的不可思议。小学时,一到夏天,下雨多,雨比较大时,我们经常会集体挪动桌椅,凑到教师的一边或者凑成一撮一撮的,因为要躲着房顶混着泥土掉下来的雨点、水串儿...反正到我从这个小学毕业,房顶漏水的事情也没有完全解决。
还有就是教师的房檐下会有麻雀筑巢,而房檐那个洞向房子里面延伸都是通着的,也就是说我们的房顶没有吊顶,抬头看到的三角铁、钢筋混制的框架房梁,再上面是土方法做的屋顶——稻草、大灰、黄泥、塑料布等成分。所以经常上着上着课,头顶有麻雀乱飞,有老师管着大家努力克制。一下课,同学们纷纷拿起书本满屋子扔,想打下一两只来,那场面可带劲可热闹。
小学6年冬天都是没有暖气的(其实直到2000年初小学停用也没有),每到深秋,天凉了,学校会要求每名学生从家带一袋炉灰渣来,每个班右前方墙角有一个大概一米见方的煤炉子,用砖自砌的,炉灰渣就是生火时垫炉底用的,上课的时候,看门老大爷经常会带个大铁钎进来通火,满屋烟尘...有这个炉子也还挺冷的,多少度我也不清楚,反正学生们经常在课堂冻手冻脚...
每年暑假的最后一天或者两天,同学们都要提前返校,做啥呢,全员锄草。老师会分配好任务,谁带铁锨(铁锹)、谁带挖(三声)勺(就是锄草的一种工具)、谁带小推车、谁带口袋等等,所有学生都按照自己的任务,开始在全校内外周边锄草,经过一个暑假,野草都已经长疯了,大操场就是个大野地,红土砂石质地的,坑坑洼洼不平,草都能长半人多高...这个是学校老传统了,我们的小学、隔壁村的初中、镇上的高中都有这个固定活动。
啊对了,每年的春夏之交,也有一场全校同学们自带工具要一起干的活动,就是为即将来的雨季做准确,在学校周边梳理挖掘排水沟...
小学时有那么一阵子不知为何学校资金特别紧张,到什么程度呢,粉笔头都不能丢,必须留下,老师带粉笔来带粉笔走,禁止任何浪费。后来初中也有过这个情况,每个老师带个小盒,是各色粉笔,但是渣都不会留在班里,要节约...
初中了,已经是2002年,学校组织春游,要去军博、陶然亭、北海公园,我可是从来没有去过北京啊——为啥这么说呢,因为从小我们的头脑里北京是北京,我家是我家,那些少数的有事情要去市里的,会说“我去北京一趟”——第一次去市里,兴奋坏了,也很紧张的,出那么远的门去玩,想的是带点零食、多带点钱,毕竟出去一天呢,毕竟都说北京物价很贵,于是我带了价值高达5块左右的零食,和10元现金“巨款”,我自己从来没有过这么多可以自己支配的钱,这十块是历史性的。第一次看到高楼大厦,我头晕,总觉得他们晃晃悠悠的,第一次看意识到我们镇上的公交车像破烂儿,第一次看到市里人穿的这么好,第一次看到书本电视上说的红绿灯,第一次不自觉的觉得自己很卑微很渺小。那十块钱我完整的带回来了,因为真挺贵的,没舍得花,一天下来靠那5块钱的零食填肚子。现在记不清了,但是我估计那十块钱我应该花了很久很久吧...
我从小跟着奶奶生活,有个存钱罐,就是一个大瓶子,平时有个1分1毛2毛5毛1块,恩没有更大面额的了,我都塞进去,视如珍宝,攒了很多很多年,一直保持这个习惯,不时地都倒出来和奶奶一起数有了多少,会讲长大了用来给奶奶买好烟抽,给奶奶买衣服穿。攒到最后我把它们都取出来,总共攒了是100多块吧。具体数我都忘了,什么时候停止攒的我也忘了,因为很多年了奶奶不能和我一起数,攒着些钱的目的早已不能实现了。所以那时已经我也不再关心到底是多少了。直到最后没有等到机会用这些钱、用自己第一份打工钱给奶奶买东西,啥都没买过...
你们看上面讲的我家的位置情况有没有觉得确实挺不方便也不太好,但是我要告诉你,相比北京市很多地方,这算“没那么差的”,大学和我同校的一个同学,她家和我同一个区,但是比我家更远,上面说的那些到天安门、国贸的时间分别在加上1.5小时就是她家了,她家可以算做山区了,但因为是旅游区所以属于房山区比较热闹方便的山区,另一道沟,佛子庄、史家营、霞云岭、蒲洼乡那些地方,哎,是我们认定的老山里儿,才是真正的边远苦穷,平地儿都没有,有些人口要想保证生活质量达到及格以上都得等政府做改善性动迁项目才能实现...
那么像我家这样的地方,你觉得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教育质量如何呢?答案就是,从硬件到软件,都不咋样。当然多年来是向好的,但是和区中心也远没得比,和市区(5环内)比...算了,还是不比了......
我就是在这样的生活条件、教育条件下长大的,我这个人出息不大,高中也没考出去,仍是镇上读的,虽然我觉得自己身体心理很健康,三观也挺正,但是,想到将来自己有孩子要上学,可能的话我还是希望不要在这个村镇接受如此条件和水平的教育
写了太久了,3个小时了,得干活去了,有空再更新
■网友的回复
独居,电子设备齐全,没了。
■网友的回复
我有一个朋友,姑且可以说她是个小演员吧,住在朝阳大悦城旁边,步行五百米。
房子不大,loft户型不到七十平,月租一万一
平时的生活基本上就是,上午睡觉,下午健身,晚上应酬和蹦迪。
合租和坐地铁这种概念在她们的生活里是不存在的。我曾经问过她一个月开销是多少,她轻描淡写的说,不买大件的情况下一般就是两三万吧。
我也不知道在这个问题下应该用什么样的态度去回答,我只是很心酸的觉得,北京真的不是我们理解上的梦想的北京,北京是一个连公众厕所都充满铜臭味的北京。
不管是出行,还是吃住还是生活,你都不会感受到太多的幸福感,在北京的很多年轻人是没有前途这个说法的。
很多乘务员一开始也都是抱着去见世面,找本地富二代的想法去的北京,但是能有土著几个富二代是愿意接受外地普通无户籍女子的呢?
不过是用几年的青春和身体换了几个包包一些首饰,然后戴着那些东西“衣锦还乡”,回到原来的地方去。
至于飞行员这个群体也是一样,在北京的飞行员同样是一群落不下脚的外地人。很多飞行员都是小家庭小县城出身,家里能供出来一个飞行员,可能都是整个家族或者村镇的希望,想留在北京就意味着必须买房。
虽然说公司可以帮忙解决户口问题,但是以顺义(北六环)那个地方来说,房价都已经飙升到了五万一平,普通的小家庭就算是出个首付都杯水车薪,靠自己买房更是痴心妄想。
那难道飞行员就没有有钱的了吗?有!平均年龄在四十岁以上,月入十万也是有可能的。
如果你愿意去当个二奶或者后妈,跟着机长吃香喝辣也不是没有可能。
那个人税后一万在北京是什么样的呢?
就好比我另外一个朋友,南京人在北京上学,毕业两年,外企销售,税后一万三。
他住在北六环,上班在东三环,每天早上起床挤地铁就要用掉他一天的力气,好的时候能抢到座位,不好的时候就要站两个半小时到单位,换乘三趟地铁,经过16个站牌。
晚上六点下班,在单位附近对付一口再坐两个半小时的地铁回家。等他到家洗漱完毕,还没轮到玩手机,躺在床上就已经十二点半了。
北京的急促和冷漠已经让人变得没有脾气和情绪,只是每天按部就班的把一天过完,然后在午夜梦回翻着朋友圈的时候安慰自己,我在努力。
我见过一个晚上就在夜店消费几十万的人,也见过每天为了省钱在便利店买打折面包吃的人,还见过背着LV去偷东西的人,为了挣小费在厕所给人端水递纸的人,可以跪下来为你穿鞋的人,把自己喝到吐挣挡酒费的人……
还有在工体的酒吧里,一个保镖几个小时的小费就可以有好几千块钱,别人随便喝的一瓶酒就是很多人一个月的工资,还有别人的车、别人的房子、别人的妹子,许多人一辈子也无法企及。
我们每天上班,也不过是从一个格子到另一个格子,蜗居在蜂巢一样的房子里,担忧着随时会涨的房租,看着蚂蚁花呗和微信支付的账单,然后告诉自己下个月一定不能再买东西。
这就是这个城市里的众生百态,一切都是因为钱,一切也都是为了钱。
谁不想过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买什么就在什么的生活,但是我们都不是富二代和暴发户,我们大部分人,都只是一个普通人。
我相信土著的北京人个人税后一万还是依然有生活的,但是对于我们,真的好难。
不是哪个北漂都可以去租一个一万多的房子,也不是每个上班族都可以穿名牌坐豪车不用干活。
但是我知道,虽然每天都要挤地铁住合租房,要吃便利店骑共享单车,但是你很踏实,至少你不用为了钱去忍受一些你不喜欢的人,出卖你仅有的也是最高贵的自尊。
可能你总有一天也会离开这个城市,或许痛骂它剥削了你那么多年,或许莞尔一笑当年的你也是那么壮志凌云,但是都没关系,人生就是去体验那些你没经历过的才有意义,要是从一开始就选择在窝里待着不出去,那你连回忆都没有了,怎么告诉别人你年轻过?
其实事实是我们都不愿意去承认我们留在北京,只是我们根本不甘心就这么庸庸碌碌的过完一生,不管能不能翻出浪花,至少也要试着翻腾一下,不然连咸鱼都当不成。
你说是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