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只小毛毛|很可能成为你哄娃的好帮手,这件简单的小道具

娃在洗手间玩儿水 , 已经半个小时了 , 怎么叫就是叫不动 , 逼得你分分钟就要河东狮吼;
娃坐在饭桌边吃饭 , 人在心不在 , 一会儿玩玩东一会儿摸摸西 , 你喊一句他吃一口 , 规定半小时吃完 , 可磨磨叽叽1个小时就过去了还剩一大半;
娃吵着要看电视玩手机 , 你实在拗不过 , 说好了就看10分钟 , 10分钟到了电视一关 , 那个原本聚精会神一声不吭的小天使突然就崩溃打滚 , 各种作妖 , 叫声大的让你都担心邻居会不会报警;
为了搞定家里这只小魔王 , 你学习了各种育儿知识 , 信(tao)心(lu)满满地回来收拾这个小东西 , 结果依然是对牛弹琴 , 无济于事 。
最后你终于拿起了大棒 , 几棒子下去 , 娃哭得更凶了 , 甚至还展开了疯狂的反击 , 看着娃眼里的怒火和恨意 , 你又有点儿犹豫:“这武力征服底管不管用啊?会不会影响我们的亲子关系?”
两只小毛毛|很可能成为你哄娃的好帮手,这件简单的小道具
文章图片
作为宝爸宝妈的你 , 是不是也正在遭遇这些煎熬?
我家的小皮蛋 , 过去也是这样 , 但是自从我发现了一件神奇小道具 , 很多问题变得简单了许多 。 嗓子也不疼了 , 巴掌也不酸了 , 神清气爽 , 吃嘛嘛香 , 连看着两只作妖的小鬼也觉得可爱了很多 。
两只小毛毛|很可能成为你哄娃的好帮手,这件简单的小道具
文章图片
吹得这么神 , 到底是什么呢?其实就是 。。。 计~时~器~!
两只小毛毛|很可能成为你哄娃的好帮手,这件简单的小道具
文章图片
你可别小看了这个超级简单的小东西 , 让我们再回头来仔细琢磨一下上面的几种场景:
玩水 , 你明明叫他好几遍 , 可他觉得为什么老是玩到一半 , 你就要打断他;
吃饭 , 明明已经一个小时过去了 , 可他觉得他才玩儿了一小会儿 , 根本没有很久;
看电视 , 你们已经协商好了10分钟 , 可他觉得明明就刚坐下啊 , 哪有10分钟;
为什么孩子和父母会有这种理解上的断层呢 , 这里面其实包含两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 , 孩子的专注力转换 。 关于孩子的专注力培养 , 育儿大V们有各种各样的方法 , 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 然而关于专注力的转换 , 却鲜有人提及 。
所谓专注力的转换 , 是孩子收到新的指令 , 他能主动自觉地把专注力转移到新的对象中 。 例如 , 小朋友上第一节课是语文 , 第二节是数学 , 小朋友需要将注意力从语文转移到数学上而不是一直在回想语文课的内容 。 这种专注力的转移与分心不专心是不同的 , 这种转移是有目的主动性的 , 使一种活动合理地被另一种活动所代替 。 事实上 , 儿童专注力转移的速度会随着年龄增加 , 男生女生也在低年龄阶段也略有差异 。 男生专注力转换的发展相对于女生较慢 , 但是到了高年龄就没有那么大区别了 。
当孩子专注于某件事时 , 你如果想让他停下来 , 最好是给他设置一个缓冲区:这个缓冲区可以是让他把手上的事做完 , 或者至少阶段性的完成 。 也可以是规定一个合理时间 , 让他在这个缓冲时间内可以做好停下来的准备 。
两只小毛毛|很可能成为你哄娃的好帮手,这件简单的小道具
文章图片
第二 , 缓冲方式具体化 。 在我们设置缓冲区时 , 需要注意的一个要点是:缓冲区的设计 , 必须是清楚而具体的 , 可以让孩子直观地理解的 。
之所以必须这样是因为 , 儿童思维能力的发展是有层次、有规律的 , 从低级向高级的发展 , 表现在从直觉运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 。 这三种思维方式出现在儿童的不同年龄阶段 , 而儿童的抽象思维能力要5-7岁才开始慢慢形成 。 所以对于低龄的孩子 , 稍微复杂和抽象的规则 , 他们是无法理解的 , 你必须用一种很具体的 , 能看得见摸得到的方式帮助他们理解 。 否则就会出现上面提到的 , 父母和孩子理解上的断层 , 他们不是不想遵守规则 , 而是他们根本看不清这个规则要如何去执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