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财经社|燕京啤酒掉队:一把手被调查,市值被重庆啤酒反超,新品被指发苦( 三 )


“燕京啤酒卖得不好 , 与领导层对市场判断不准也有很大关系 。 ”曹明利发现 , 其负责的区域之前卖得最好的是鲜啤 , 后来领导感觉销量有点疲软、啤酒度数高 , 就一刀切把这款酒砍掉了 。 那是2016年 , 自此以后 , 分公司就一直走下坡路 , 销量再也没有增长过 。
他认为 , 当时这款产品的生命周期还在 , 并没到极限 , 是公司判断失误 , 主推缺乏特色的“鲜行天下” , 光包装来来回回调整了七八次 , 但就是做不起来 , 销量越来越少 。 “之前4元的燕京啤酒是主流 , 鲜行天下想提高到4.5元 , 但现在已经降到3元 。 ”由此看 , 想要做中高端的燕京啤酒 , 在价格上最终没能挺住 。
不仅如此 , 由于没有控制好串货问题 , 燕京啤酒还面临大本营失守的危局 。 翁强透露 , 燕京啤酒给外省经销商的价格比北京低很多 , 利润空间能有10% , 由此导致有很多外省货流到北京 , 冲击了北京市场的价格体系 。
还有外患 。 翁强在跑市场时会遇到只进华润啤酒的客户 , 因为华润啤酒的利润空间比燕京啤酒高 , 抢了不少市场 。
“北京是燕京啤酒的大本营 , 如果丢了 , 就彻底完蛋了 。 ”翁强并非杞人忧天 , 今年上半年 , 燕京啤酒华北地区营收24.89亿元 , 同比减少了8.34% 。
政策频调整 , 薪资低
燕京啤酒掉队还有一个因素 , 政策调整过于频繁 , 以至于让基层业务团队和经销商群体无所适从 。
曹明利称 , 其所在分公司去年以来一个月调整一次产品 , 上个月卖这个产品 , 下个月就换了 。 就连口号每个月都在变 , 有时候每周喊的都不一样 。 “变动太频繁 , 一些偏远地区的经销商还没收到信息 , 公司政策又变了 , 下面根本无法执行 。 当然 , 缓一周后也就不用执行了 。 ”
AI财经社|燕京啤酒掉队:一把手被调查,市值被重庆啤酒反超,新品被指发苦
本文插图
图/视觉中国(第29届北京国际燕京啤酒文化节开幕)
作为销售人员 , 公司产品的密集调整也让翁强头疼 。 “有时候推一个新品 , 我们都还没见到产品 , 就得催促业务员 , 去找经销商谈 。 但经销商看不到产品、更无法品尝 , 怎么可能进货?”而翁强最后发现 , 推进不力的账会全算在业务员身上 , 没有听说公司层面反思本质问题 。
“干得越来越不开心 。 再待下去 , 工作履历中没准会加一个败笔 。 ”曹明利是所在团队剩下的最后一个老人儿 。 在一年时间内 , 他所在团队几乎被“血洗”了一遍 。
财经天下周刊梳理燕京啤酒年报发现 , 在过去七年中 , 伴随着业绩下滑 , 燕京啤酒员工总数也在逐年减少 , 每年减少人数从几百到几千不等 , 这其中既有到退休年龄的 , 也有主动离职的 。
曹明利还称 , 他在燕京啤酒的近十年 , 薪资待遇几乎没怎么变 , 甚至2019年和2011年收入差不多 , “这很影响士气 。 同行们都在涨薪 , 你不进步就是落后 。 不让员工吃饱 , 谁给你打天下?”
翁强还对加班费耿耿于怀 , “以前超过朝八晚五的工作时间 , 会有加班费 , 赵晓东上台后把加班费给扣了 。 像国庆等法定假日加班 , 也没有三倍工资 , 而是算到年假里 。 ”在他看来 , 这也是员工不大喜欢赵晓东的原因之一 。 更打击员工积极性的是同工不同酬 , “干不干都一样 , 有的时候 , 干活的人还没不干活的人拿得多 , 最后形成了恶性循环 , 没人愿意干活” 。
方刚对燕京啤酒员工的吐槽并不意外 。 在他看来 , 燕京啤酒表现出来的保守被动、转型缓慢、人员冗杂、效率偏低……都是一些老国企的通病 。 市场化转型和创新意识都不够 , 掉队当然就是意料之中的事 。
燕京啤酒从员工身上省成本似乎也是出于无奈 。 过去几年 , 燕京啤酒一直因为效率低饱受诟病 。 2019年 , 燕京啤酒人均创收只有38万元 , 这还是在员工人数大幅下降的情况下;相较之下 , 青岛啤酒的人均创收是73万元;而员工只有两千多人的重庆啤酒 , 甚至人均创收高达141.4万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