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菌博士|改变皮肤微生态:益生菌在皮肤病中的应用( 四 )
本文插图
图2 菌群特异性替换的局部外用益生菌联合治疗法 。 包含有利健康的共生菌以及细菌噬菌体的一种新型局部外用益生菌配方能够靶向性的针对致病菌 , 并成为高度特异性菌种替换的潜在策略 。
银屑病(Psoriasis)
报道显示银屑病患者皮肤微生物菌群的改变可能会诱导Th17通路的激活?1 ?2 。 相比于未受银屑病侵袭的正常皮肤 , 病变皮肤上的微生物菌群多样性呈现出减少的趋势?3??? 。 比如:银屑病皮损部位的放线菌含量明显低于健康皮肤?? ?? , 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酿脓链球菌(Streptococcus pyogenes)在银屑病皮损区也只是微量甚至不存在?? ?? 。 然而 , 由于研究数据的缺乏以及不同的抽样技术 , 银屑病与皮肤微生态之间的关系还有很多未解之谜 。
迄今为止 , 虽然有证据显示益生菌可能通过减少炎症来发挥有益的免疫调控作用?? ?? , 但仍缺乏益生菌在银屑病治疗过程中所起作用的相关研究 。 银屑病患者在口服婴儿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infantis)8周后 , 其体内炎症C-反应蛋白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水平显著降低 , 但这是否伴随着临床症状改善还并不清楚?? 。 而在银屑病老鼠模型中 , 通过口服戊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pentosus)GMNL-77能够降低肿瘤坏死因子-α和IL-23-IL-17促炎细胞因子的水平 , 并伴随着其红斑和鳞屑皮损部位的减少?? 。 越来越多的研究聚焦于微生物菌群在银屑病治疗中发挥的调控作用 , 这也将对不断发展的免疫治疗学进行补充 。
脂溢性皮炎(Seborrhoeic dermatitis)
脂溢性皮炎被认为是对游离脂肪酸的一种炎性响应 , 游离脂肪酸是皮肤常驻真菌糠秕马拉色菌(Malassezia furfur)【此处是指马拉色菌属(Malassezia sp.)译者注】产生的代谢产物?? ?? 。 而脂溢性皮炎是否得到改善与酵母菌数量减少相关 , 但马拉色菌的绝对量与病情的严重程度无关?? ?1 。 病情严重程度可以通过细菌多样性是否减少来进行预测?2??? 。 基于此 , 微生物制剂被用于治疗脂溢性皮炎 。 在一项双盲实验中(60位患者) , 局部外用线状透明颤菌能够改善患者皮肤红疹 , 鳞屑以及瘙痒等症状?? 。 线状透明颤菌的裂解物通过树突细胞以及增强调节性T细胞活性促进IL-10的产生?? 。 口服副干酪乳杆菌的患者 , 其头皮屑、红疹以及皮脂溢显著减少 , 临床症状得到明显缓解?? 。 与透明颤菌类似 , 副干酪乳杆菌是通过产生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诱导转换为正常免疫状态?? 。 以上结果均支持将局部外用或口服益生菌应用于脂溢性皮炎的治疗中 。
创面愈合(Wound healing)
皮肤微生物菌群失调以及持续性的炎症都会导致创面难以愈合?? 。 益生菌可能通过调节炎性响应和限制致病菌定植来促进伤口愈合 。 关于动物实验的最新荟萃分析结果显示 , 局部外用包含短乳杆菌(Lactobacillus brevis)、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和发酵乳酸杆菌的微生物制剂 , 会导致炎症减轻及加速创面收缩?? 。 而人体实验也有报道局部外用益生菌对慢性溃疡有好处:局部外用含有植物乳杆菌的益生菌能够通过调控IL-8和招募吞噬细胞以及成纤维细胞降低菌载量 , 促进糖尿病溃疡的愈合?1;与此类似 , 当非糖尿病患者连续局部外用含植物乳杆菌的微生物制剂30天后 , 其慢性腿部溃疡有超过90%的区域得到缓解?1;而口服含乳杆菌的微生物制剂 , 在治疗慢性糖尿病溃疡方面效果也很显著 , 其溃疡面积以及炎性标记物的水平均有所降低?2 。
益生菌的研究结果也体现在提高烧伤病人的创面愈合能力上?3 ?? , 并能够防治皮肤感染 。 在老鼠模型实验中 , 局部外用含有植物乳杆菌的微生物制剂能够减少烧伤创面由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引起的皮肤感染?? 。 对人类而言 , 将植物乳杆菌局部用于2度和3度烧伤患者患处 , 在降低菌载量以及感染风险方面 , 其能力与磺胺嘧啶银相当 , 并促进肉芽组织形成和伤口愈合?? 。 由于皮肤共生菌对皮肤环境的适应能力强 , 因此也是局部外用益生菌的优良候选者 。 比如 , 皮肤共生菌Propioniferax innocua能够降解形成的生物膜?? 。 在老鼠模型中 , 山羊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caprae)对于抗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抗菌能力 , 并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定植?? 。 表皮葡萄球菌产生的抗菌化合物能够选择性的杀伤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酿脓链球菌 , 同时也能抑制由脂磷壁酸引起的皮肤炎症1? 12 ?? 。 有两篇文献报道 , 在具有开放创面的老鼠模型中 , 痤疮丙酸杆菌能够产生丙酸 , 以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 。
推荐阅读
- 阴漂|为什么你钓的鱼比别人少?就是调漂不对,稍加改变效果就不同
- 安徽|安徽二本学院火了,给博士140万安置费,高学历的优越令人羡慕
- 机械|职场中,傻傻出力真的不能出人头地,别相信单纯吃苦会改变人生
- 博沃|收藏钱币,竟能改变一个人?
- hr|职场中,千万别相信吃苦可以改变命运,那样你就太简单了
- |容易被领导讨厌的员工,身上都有这3种特征,聪明人早知道早改变
- 江博士|新年新形象,江博士健康鞋新年款已上线
- 君子兰|给君子兰换盆不做“3大改变”,就算每年换4回土也不顶用,快学下
- 镇江|足坛史上哪些球员因为位置的改变才开始焕发光彩?真是大获成功!
- 老虎|2022高考:本科、硕士、博士的区别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