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阶段农村低龄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小觑

当前 , 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学生的教育问题已经被社会广泛关注 , 国家、社会已经倾注了大量的人力、物理 , 农村学生的基本教育需求已经得到了满足 。 但是 , 农村低龄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由于家长以“孩子年龄小、不懂事”为借口 , 往往容易被忽视 , 处于一种“三不管”的尴尬境地 , 正逐渐发展成为影响教学成绩、破坏教学秩序、危害校园安全的不安定因素 。一、家长“不愿管” 。 家长在内心 , 不愿意接受自己的孩子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这一现实 , 将孩子的种种表现简单的归纳为“孩子年龄小、不懂事” 。 家长不愿带孩子主动到心理医院进行诊疗 , 县、镇、村各级卫生机构也缺乏专门针对低龄儿童的主动摸排行动 , 学校受《义务教育法》的钳制也不能限制其入学 。二、教师“不敢管” 。 由于农村教师人员短缺 , 教师的课业压力比较大 , 教师没有足够的精力在课业上向心理健康有问题的学生进行倾斜 , 大多数心理健康存在问题的学生成绩较差 。 此外 , 极个别学生存在明显的暴力倾向 , 更有甚者殴打同学、殴打教师 , 严重危害了校园安全 。 教师只能通过要求家长进行陪读的“软性”办法来解决 , 实际上治标不治本 。三、学校“管不了” 。 根据2018年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 “因身体状况需要延缓入学或者休学的 , 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提出申请 , 由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批准 。 ”尽管学生已经无法正常上课 , 甚至危害了校园安全 , 学生家长不愿意主动休学 , 学校也是无计可施 , 只能不断的跟家长做思想工作 。为此 , 建议如下:一、加强医疗健康宣传力度 。 相关部门要制定专门针对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宣传方案 , 逐步建立“一人一档”儿童心理健康医疗档案 , 将心理健康列入学生查体的必选项 , 提高学生家长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视程度 。 其次 , 可以在《临沂市学校安全教育平台》中合理设置针对学生心理健康的专门模块 , 让学生家长不断在线上接受教育 , 补足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短板” 。二、科学优化伴读陪读制度 。 在法律、政策允许的范围内 , 引入社会化力量 , 探索建立“弱势”学生课后辅导班 , 由具有专业资质的辅导老师对学生进行辅导 , 解决基层特殊教育资源短缺的窘境 。 对于明显存在暴力倾向的学生 , 由学生家长与辅导机构签订“服务协议” , 辅导机构委派辅导老师对学生进行伴读陪读 , 并向家长出具评估报告 , 作为家长判断是否继续就读的重要依据 。三、建设心理咨询坚强阵地 。 由于农村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无法及时到特殊教育学校进行学习 , 普通学校又远不具备教学标准 , 存在一定的教育“盲区” 。 因此 , 要从建设专业的心理咨询室入手 , 安排具有相应专业心理学教育知识的教师作为兼职心理咨询教师 , 并配备相应设施 , 利用课间空、课外活动等形式 , 及时为学生进行辅导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