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界|2020专科会丨以精准诊疗应个体化需求,看MDT模式破势而立


随着医学的发展 , 人们对肿瘤早期筛查和治疗过程中的个体化需求不断提高 , 肿瘤精准诊疗应运而生 。 在具体临床工作中 , 合理的治疗策略和适宜的治疗方法对于患者来说至关重要 。 近年来 , 面对复杂的肿瘤疾病 , MDT模式集百家众长破势而立 , 显示出很大的优势 。
10月23日 , 以“风向与觉醒”为主题的第九届中国医疗临床专科建设与发展论坛在安徽合肥盛大召开 , 来自全国各地的临床同道围绕专科建设与发展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 。
在大会分论坛10上 , 线上线下同道聚焦肿瘤学科的精准诊疗 , 共话临床决策的管理和攻关 , 五大主题的精彩分享同时引发了与会专家的深入思考 。
“肿瘤的精准诊疗是应用生物学、遗传学、分子影像学等现代高新技术 , 结合临床大数据等实现精确的、实时的、动态的肿瘤的分类与诊断 , 制定个体化的预防治疗方案 。 ”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的钱立庭副院长作为主持人首先向大家阐释了肿瘤精准诊疗的定义 。 肿瘤手术方式如何选择?MDT模式如何优化?人工智能是否可以促进发展......精准诊疗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待解决 , 带着这些问题本场论坛正式拉开了序幕 。
微创手术 vs 开放手术
外科手术是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 , 不同于以往的开放手术 , 腹腔镜等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失血少、恢复快、疼痛轻的优势 , 并且其短期和长期疗效与开放手术相当 , 因此 , 微创手术逐渐成为肿瘤手术治疗的主要形式 。 然而 , 开放手术作为历史沉淀的一种治疗方式 , 仍在肿瘤治疗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 来自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的顾晋教授以“微创时代的开放手术”为题分享了结直肠癌手术治疗的心得 。
顾晋教授明确表示 , 在结直肠癌领域 , 传统的开腹手术具有较大的创伤和恢复时间 , 微创手术正在替代传统的开腹手术 。 然而 , 他同时提醒到 , 开展微创手术具有一定要求 , 例如在2017版《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中就曾指出 , 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需要有经验的外科医师完成 。
除此之外 , 微创手术具有选择性 , 并不是所有的患者都适合 , 比如肥胖、高龄、T4肿瘤和巨大肿瘤的患者以及直肠癌侵犯骶骨等特殊类型完全依靠微创手术是不可行的 , 所以手术会存在一定的中转率 , 有研究显示结肠癌和直肠癌的中转手术都可达20% 。
健康界|2020专科会丨以精准诊疗应个体化需求,看MDT模式破势而立
本文插图
“不执着于手术的展示效果 , 坚定于解决患者病痛的决心” , 顾晋教授表示了他对微创和开放手术选择的态度 。
MDT vs 单打独斗
来自辽宁省肿瘤医院的朴浩哲教授首先以乔布斯患癌治疗为例 , 开始讲述了MDT发展的精进之路 。
在医疗学科中 , 团队的合作方式包括5种:融合协作团队、专业内协作团队、康复团队、跨学科团队以及MDT 。 朴浩哲教授带领大家回顾了国内外MDT的发展简史:
18世纪初 , 欧洲大陆的医生们开始通过尸体解剖及临床尸检讨论 , 系统地探索疾病的起因;
19世纪中叶 , 显微镜的发明及随之形成的临床病例讨论从细胞学循证医学的基础上加强了病例医生、内科医生和外科医生的互动 , 极大地推动了MDT的发展;
2007年 , 英国NHS还颁布了关于MDT肿瘤治疗模式的法律文件 , 将其上升到法律的高度...
而谈及我国MDT的发展 , 朴浩哲教授表示 , 中科院肿瘤医院建院开始实际上就采用了MDT的诊疗模式 。 2000年后 , 我国北京、上海、广州和浙江等地区纷纷开展了MDT模式的尝试 。 上海申康中心在2009年提出了专病整合门诊的形式 , 代表了MDT模式在门诊尝试的开始 。
朴浩哲教授同样对多学科综合诊疗协作组的定义进行了详细解释 。 多学科综合诊疗协作组是由两个以上相关学科构成相对固定的专家组成的小组 , 基于循证医学的证据 , 往往针对可能存在多种这里方式的某一器官或系统疾病进行定期、定时(或定址)的会议 , 从而提出系统完整诊疗策略 。 朴浩哲教授特别强调了全程管理的概念 , 在他看来 , MDT的目标是为肿瘤患者实现规范化、个体化、持续性的综合诊疗方案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