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FAANG股”的诞生( 二 )


03
发展:大浪淘沙 , 孕育伟大
1970年6月 , 受益于宽松货币与积极财政政策刺激 , 标普500和道琼斯指数均触底反弹 , 开启了一段10个月左右的估值修复行情 , 以绩优消费股为代表的“漂亮50”也开始崭露头角 。
经历了短期回调后 , “漂亮50”组合开始迅速抬升 , 并显著跑赢大盘 , 估值逐渐显露泡沫 , 截至1972年底 , “漂亮50”估值中位数超过40倍 , 而同期标普500估值中位数仅约为12倍 。
1973年开始 , 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崩塌 , 对美国的国际贸易和经济发展冲击巨大 。 同年10月 , 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 , 第一次石油危机彻底爆发 。 美国通胀压力随之激增 , 美股集体暴跌 , 轰动一时的“漂亮50”行情也就此终结 。
1975年 , 纳斯达克设置了第一套上市标准 , 对挂牌公司的总资产、股本及资本公积、公众持股数、股东数及做市商数量均提出了一定要求 。 上市标准的设定 , 标志着纳斯达克与传统OTC市场的分离 , 纳斯达克也真正成为一个完全独立的上市场所 。
与此同时 , “漂亮50”之后 , 大盘股集体回调 , 以纳斯达克元老英特尔为代表的科技小票开始显露头角 。 此阶段市场风格的调整其实也源于新一轮科技革命的诞生 。
70年代以来 , 微电子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新型材料技术陆续兴起 , 以电子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成为此轮行情的主导 。
伴随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 , 计算机相关的新兴科技公司陆续成立 , 1975-1977年 , 微软、苹果、甲骨文等科技公司相继成立 , 此后又陆续加盟纳斯达克 , 诸多潜力股在纳斯达克的摇篮中茁壮成长 。 硅谷孕育的科技梦想借助风投资本和纳斯达克实现了科技创新的接力 , 纳斯达克也开始成为孕育美国科技巨头的孵化器 。
1977年 , 美国国际收支再度恶化 , 顺差再度转为逆差 , 大幅攀升的贸易逆差导致美元汇率持续疲软 , 新一轮美元危机爆发 。 1978年7月开始 , 美国期限利差大幅收窄 , 短端利率大幅上行 , 而长端利率持续下行 。
与此同时 , 伊朗伊斯兰革命自1978年爆发以来不断升级 , 伊朗石油停产直接导致国际原油价格暴涨 , 从1978年11月的13.2美元/桶涨至1979年2月的20.8美元/桶 。
美联储货币政策进一步收紧 , 美股持续回落 , 纳斯达克伴随科技企业共渡难关 。 1979年10月 , 美联储新闻发布会再度释放重磅消息 , 联储主席透露未来将采用更为严厉的紧缩货币政策应对通胀 , 一方面继续加息 , 一次性提升至12%;另一方面决定将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 以此直接控制直接需求 。
极端紧缩的货币政策彻底打破了市场的幻想 , 美股持续回落 。 此时的纳斯达克并没有强制退市要求 , 持续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途径 , 陪伴中小企业融资共渡难关 。
04
成熟:市场分层、优中选优、FAANG诞生
上世纪80年代之后 , 纳斯达克开始走向分层 。 伴随科技企业的成长 , 纳斯达克也在不断完善自身的制度体系 , 日益提升的上市标准从已有市场中不断优中选优 , 为优质的公司提供更加良好的融资平台 , 最终成功塑造FAANG科技巨头 。
市场体系分层开启 , 纳斯达克全国市场诞生 。 1982年 , 纳斯达克在其报价系统的基础上开发出了纳斯达克全国市场系统 , 其他不满足全国市场上市标准的股票组成的市场被称为纳斯达克常规市场 。 纳斯达克常规市场被正式命名为纳斯达克小型市场 。 由此 , 纳斯达克市场分为两个层次 。
纳斯达克全球精选设立 , 打造美股最高水准 。 2006年7月 , 纳斯达克市场体系再迎变革 , 推出纳斯达克全球精选市场 , 上市标准再创新高 , 门槛一度高过纽交所 , 千余家满足条件的公司成功转移至全球精选市场挂牌 , 同时纳斯达克全国市场更名为纳斯达克全球市场 , 纳斯达克小型资本市场更名为纳斯达克资本市场 , 从此纳斯达克市场内部的三个层次彻底形成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