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评论|手机企业冲向IoT新赛道,HOMA格局下OPPO有何不同?

_原题为 手机企业冲向IoT新赛道 , HOMA格局下OPPO有何不同?
观点评论|手机企业冲向IoT新赛道,HOMA格局下OPPO有何不同?
文章图片

文丨壹观察 宿艺
2019年底 , 陈明永提出了一个观点:“OPPO早已不只是一家手机公司” 。
这在当时引发了行业与媒体的热议与争论:“面向新技术时代 , OPPO是谁?”
时隔仅10个月之后 , OPPO用首场IoT产品发布会给出了答案:通过聚焦三大场景 , 构建三大圈层产品体系 , OPPO IoT战略布局已经初步完成 , 并且在企业战略、战术打法、产品定义等方面都形成了清晰而独特的理念 。
OPPO副总裁、中国区总裁刘波表示:早在两年前OPPO内部就开始思考万物互融战略 , 到今天的IoT战略初步完成 , 这一切都是“水到渠成” 。 他还强调:OPPO 打造IoT生态有两大优势:一个是开放 , 一个是耐心 , OPPO更愿意“做长久的事情” , 不会刻意追求速度和利润 , 如果用一句话简单来概括就是“只为美好 , 不唯赢” 。
IoT战略初步落地 , 意味着OPPO跨入“万物互融的科技公司”全新赛道 。
IoT时代的新势力——“HOMA”

5G上半场 , 也是IoT下半场 。
5G进入红利释放周期 , 包括OPPO在内的头部手机厂商业务形态正在剧变:智能手机之外的IoT产品线迅速完善 , 生态应用与服务的营收占比突显 , 单屏智能正在升级为万物互融 。
在这个过程中 , 我们清晰地看到 ,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中美“创新两极”形态也在延续并加强:
在北美市场 , IoT领域形成了苹果+谷歌+亚马逊的“AGA”三强制衡格局 , 但彼此之间生态和服务很难打通 , 用户群体与产业生态都呈现清晰的割裂局面 。
以苹果为例 , 早在2014年就着手IoT布局 , 并强调以设备间的互联构建数据+服务互通生态与商业闭环 。 但苹果的互联优势集中在自研产品上 , 生态从起步起就延续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封闭生态 , 虽然发布了HomeKit平台 , 但因较高的入场门槛并未真正打开智能家居市场 , 也难以满足用户对海量IoT终端形态+品牌的多样化需求 。
在中国市场 , 伴随OPPO IoT战略完成初步落地 , “HOMA”格局(华为、OPPO、小米、苹果)突显 , 手机企业成为中国IoT产业创新与市场普及的主导力量 。 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1)中国市场没有形成系统+生态巨头 , 苹果iPhone市场占有率长期不超过10% , 同时中国也是Android碎片化最严重的市场;
2)IoT生态初期 , 终端生态依旧是以智能手机为中心 。 而中国是全球手机市场竞争最激烈 , 也是创新牵引力最强 , 国产品牌头部化趋势最明显的市场 , 产业话语权更为集中 。
3)中国同时还是全球家电、移动互联网两大产业的创新中心 , 天生有利于智能手机企业更加直接与高效的进行“合纵连横” , 共同打造面向万物互融时代的全新生态组合 。
可以说 , “HOMA”格局不仅会成为中国IoT市场的主要创新驱动力 , 也将深刻地影响全球IoT创新趋势与变革走向 。 而中国科技企业在这一过程中 , 也将拥有走向全球市场更加强劲的增长驱动力 , 同时也将具备IoT新生态引领优势 , 这在PC互联网时代开启之后还是第一次 。
观点评论|手机企业冲向IoT新赛道,HOMA格局下OPPO有何不同?
文章图片

OPPO IoT的“和而不同”
“和”是共同的趋势判断 , “不同”则是一家企业技术积累与差异化能力的体现 。
中国成为IoT时代竞争最激烈的市场已经无需质疑 , “HOMA”格局中四大厂商的IoT战略和侧重点更多呈现出“和而不同”的演进趋势 。
相同的判断主要有三点:
同样注重以手机业务为核心 , 向智能电视、穿戴、智能家居设备的IoT“全家桶”式设备延伸 。
同样强调不同设计间的互联互通 , 以及在不同场景下智能设备间的服务接驳功能 。 比如华为Hilink协议、小米开放平台、苹果的HomeKit智能家居平台 。 OPPO HeyThings同样是一个开放赋能的IoT平台 , 其自主产品与合作终端可以通过HeyThings直连的方式实现智能接入 , 第三方企业则可以选择HeyThings直连或云云对接的方式接入 。
同样致力于平台与生态体系的建设 , 希望为用户提供更多形态的IoT产品与智能应用服务体验;
不同点也同样明显:
苹果延续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系统与生态的“封闭性” , 虽然自研产品的互联互通体验不错 , 但却难以满足万物互融时代用户千差万别的终端品牌、类型、款式等需求 , 对非果粉来说也并不友好 。
华为与小米的IoT则指向另一个方向 。 这两家公司都十分明确 , 以手机为核心打造IoT生态 , 战略上华为推“1+8+N” , 小米打“手机 x AIoT” , 虽然阐释上有所不同 , 但路线上差别不大 。 不过小米更加强调资本+渠道绑定的米系生态链模式 , 好处是控制力相对较强 , 弊端在于生态链企业自身的品牌与产品升维需求 , 以及非米系企业的观望与防备心理 。 华为则希望通过雄厚的底层技术实力 , 通过标准制定迅速全终端品类 , 实现全场景布局的无缝数据体验打造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