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从用户洞察角度,拆解创业公司如何搭团队( 四 )
之后 , 我们会快速吸收他们的认知 。 没有花钱 , 可能我们会过年过节送礼 , 以此建立长期认知的纽带 。 当他们更新认知的时候 , 只要不是核心数据 , 对方还可以跟你分享一些操作方法论 。
当时通过合作的方式获得了大量的认知 , 我们自己做投放可以做到A级 , 大概一天回本10% , 三天的话回本20%多 , 平均下来是10% 。
我们基于认知的理论 , 找了一个牛的认知带头 。 他们找到了一个新的渠道 , 用我们以前从来没有试过的方式和素材方向 , 投出来的数据是我们当时数据的几倍 , 因为我们以前受到认知限制 , 觉得这个方向不对 。 他们帮很多公司做投放 , 我们相当于多了一条获取认知的来源 。
其次是鲶鱼效应 , 通过他们团队逼着我们整个团队要变得更强 , 因为他们不断的更新知识 , 要投得更好 。 比如 , 投完以后要把他们所有东西做反向分析 , 把他们的每一步操作和动作进行分析 , 让他们能够形成持续的认知 , 每一次投放都可以把全部的知识吸收过来 。
如果要招的那个人是从Facebook离开、自己创业的人 , 就算年薪百万也不一定招的到他 , 招进来以后他也不一定愿意干这份工作 , 因为他对这个工作没有爱 。 一开始 , 我们也找了一些牛人去交流 , 发现人家不愿意来 , 我们洞察了以后发现他愿意干兼职顾问的角色 , 这样也可以达到我们的目的 , 我们就洞察了他们的需求来做这件事 。
我们研发也是一样的认知 , 研发第一版做的UI , 我们认为是70分重做了一个多月 , 整个UI是75分又花了一个月 , 通过大量的时间调研和学习 , 我们现在最终的UI是85分 。
研发的认知是从哪儿获取呢?我们找到了一家顶尖的外包公司 , 基于我的目的是希望获取认知 , 我们就找最顶尖的外包 , 花了十多万块钱做了一堆UI , 只让他们做标准 。 我们内部可以复刻它的很多东西 , 建立了顶尖的认知渠道 。 之前我们内部测试 , 尝试让三四个人折腾几个月的研发 , 最后花了50万 。 从研发来说 , 获得外界认知的价值是做到了质量提升 , 同时高效省时 。
这就是顶尖认知的价值 , 而不是真的招一堆人才 。 在创业团队最大的问题是 , 你招不到顶尖人才 。 你的品牌和资源吸收不了 , 你很难跟腾讯阿里竞争人才 , 你可以给他那点工资但给不了那点股权 , 对方的股权收益是可见的 , 我们只能给他一个未来预期的东西 。
方法论上面 , 认知木桶需要定期规划和更新认知 。 上次课程的时候 , 我们做了一个认知木桶 , 经过两个月后发现更新才有价值 , 需要组织内不断的更新认知 。
我认为创业公司不断进化的HR大脑 , 比业务模块的大脑更重要 。 我们公司对人力的重视程度非常高 , 市面上找不到顶尖的人力 , 我老婆以前做业务 , 我直接让她转去做CHO 。 因为你很难招到跟CEO的认知齐平的CHO , 并且敢于冲突管理 。
以前大部分的人力是偏支持或者顾问的角色 。 像阿里一样 , 我们认为CHO的角色是给CEO找一个政委 , 因为CEO也是偏业务型 , 对人的很多底层逻辑的思考不够全面 。
当你的资源少的时候 , 大部分创始人的经历和认知会放到事上 , 这是必然的 。 当你想二次创业成功或者是三次创业成功的时候 , 创始人的经历可能会放到组织上 。 当你的组织越来越强的时候 , 你才能拿不同的认知来做成事 , 每一个团队的认知都能达标才行 。
顶尖的人很贵 , 但顶尖的认知没有那么贵 。
编者按: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水滴产品进化营(ID:shuidi-academy) , 本文仅为全部笔记内容的1/10 。
推荐阅读
- 京东|互联网巨头集体打“骨折”?仅仅两天时间,市值蒸发超2万亿
- |“这3张纸”别随手扔,不然可能带来麻烦
- 反垄断|互联网反垄断:尊重行业特性以促其行稳致远
- |互联网快报丨签约方回应汪涵直播带货翻车:这是假的
- 娱乐大起底|成立5年首次盈利,7亿用户赚4.6亿,成为中国第4大互联网公司
- 互联网|打工人,你为「11.11」贡献多少?
- 增长|年度活跃用户破7亿,拼多多首次单季盈利
- 监管|监管层发声,互联网时代不能丛林狂舞,金融创新须戴好“紧箍咒”
- |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工业互联网初创公司?
- 互联网|九江产业互联网总部园区项目签约仪式举行,谢来发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