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蕴|重阳节的丰富民俗文化意蕴
_原题是:重阳节的丰富民俗文化意蕴
作者:扬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刘勇刚
季节流转 , 天气渐凉 。 岁岁重阳 , 今又重阳 。 俗谚说得好:“吃了重阳糕 , 夏衣就打包 。 ”九为阳数 , 九九重阳 , 注定这个节日是不寻常的 。 诚如曹丕的《九日与钟繇书》所云:“九为阳数 , 而日月并应 。 俗佳其名 , 以为宜长久 , 故以享宴高会 。 ”“九九”谐音“久久” , 祈福祈寿的吉祥之意自在其中 。 农耕时代的古人 , 在重阳佳节这天要佩茱萸、食饵(或重阳糕)、饮菊花酒、袚褉登高 。 今天 , 在岁时节庆中 , 重阳仍是不可或缺的节日 , 承载着古老的民俗文化意蕴 , 同时又吸纳了时代精神 , 移风易俗 , 焕发出新民俗的光彩 。
九月九日重阳节 , 究竟萌芽于何时?据考证 , 最迟当形成于秦汉之际 。 葛洪《西京杂记》卷三“戚夫人侍儿言宫中乐事”条记载:“九月九日 , 佩茱萸 , 食蓬饵 , 饮菊花酒 , 令人长寿 。 菊花舒时 , 并采茎叶 , 杂黍米酿之 , 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 , 就饮焉 , 故谓之菊花酒 。 ”戚夫人乃汉高祖刘邦的宠妃 。 这说明 , 西汉初期民间的重阳节俗已经流传到宫廷 , 帝王后妃非常重视 , 仪礼隆重 。 此后 , 重阳的节俗就定了下来 , 地不分南北 , 人不分华夷 , 自汉至宋元明清未改 。 南朝宗懔《荆楚岁时记》云:“九月九日 , 四民并籍野饮宴 。 ”饮宴地点多设于台榭 , 以示登高之意 。
茱萸、蓬饵、菊花酒 , 此乃重阳三宝 , 意在避邪 , 祈求多福多寿 。 后来 , 在饮食民俗中 , 蓬饵演变成重阳糕或花糕 。 “糕”谐音“高” , 既为登高之高 , 亦是“芝麻开花节节高”之高 , 隐含着祝颂之意 。 重阳之日佩茱萸、登高、饮菊花酒是有民间神话传说的 。 南朝梁文学家吴均在《续齐谐记》中记载:
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 。 长房谓曰:“九月九日 , 汝家中当有灾 , 宜急去 , 令家人各作绛囊 , 盛茱萸 , 以系臂 , 登高饮菊花酒 , 此祸可消 。 ”景如言 , 齐家登山 。 夕还 , 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 。 长房闻之曰:“此可代也 。 ”今世人九日登高饮酒 , 妇人带茱萸囊 , 盖始于此 。
茱萸这种植物味烈香浓 , 重阳佩之能祛除疫疠 , 逢凶化吉 , 所以古人又别称重阳节为“茱萸节” 。 唐人张说《湘州九日城北亭子》一诗云:“西楚茱萸节 , 南淮戏马台 。 ”古人对佩茱萸、登高避邪这一节俗屡有咏叹 。 最为人熟知的 , 莫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 , 每逢佳节倍思亲 。 遥知兄弟登高处 , 遍插茱萸少一人 。 ”
重阳和中秋都有团圆的期盼 , 不同之处是重阳偏重消灾祈福 。 对一个家族而言 , 重阳节庆每一个人都不能缺 , 父母兄弟夫妻必须相聚在一起 , 即便是出嫁的女儿 , 在重阳节这天也要接回娘家吃花糕 。 俗谚云:“九月九 , 搬回闺女息息手 。 ”所以 , 重阳节又有“女儿节”之称 。 九九重阳 , 漂泊异乡的游子想到“兄弟登高 , 遍插茱萸” , 便格外思亲 。
例如晏几道的《阮郎归》:“天边金掌露成霜 , 云随雁字长 。 绿杯红袖趁重阳 , 人情似故乡 。兰佩紫 , 菊簪黄 , 殷勤理旧狂 。 欲将沉醉换悲凉 , 清歌莫断肠 。 ”纵然有“绿杯红袖” , 纵然“佩紫簪黄” , 然而不在故乡与亲人相聚 , 心情仍是沉痛的 , 所以“欲将沉醉换悲凉” 。 再如 , 元人倪瓒的《江城子》:“满城风雨近重阳 , 湿秋光 , 暗横塘 。 萧瑟汀蒲 , 岸柳送凄凉 。 亲旧登高前日梦 , 松菊径 , 也应荒 。堪将何物比愁长?渌泱泱 , 绕秋江 。 流到天涯 , 盘曲九回肠 。 烟外青萍飞白鸟 , 归路阻 , 思微茫 。 ”词中 , 作者梦见亲旧重阳登高 , 而归路阻隔 , 心中无限凄凉 , 可谓意在弦外 。
相比之下 , 闺中少妇独过重阳的况味 , 更是令人低回不已 。 且看李清照的《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 瑞脑销金兽 。 佳节又重阳 , 玉枕纱橱 , 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 , 有暗香盈袖 。 莫道不消魂 , 帘卷西风 , 人比黄花瘦 。 ”重阳佳节 , 东篱把酒 , 本来是一场狂欢的盛宴 , 但夫君不在身边 , 茕茕孑立 , 形影相吊 , “人比黄花瘦”的憔悴凄楚油然而生 。
特别值得玩味的是 , 重阳这天要饮菊花酒 。 早在先秦 , 人们就发现菊花有祛毒养生的功能 。 屈原《离骚》云“夕餐秋菊之落英” 。 孟浩然《过故人庄》云:“待到重阳日 , 还来就菊花 。 ”这里的菊花 , 就不止是花 , 也包括了菊花酒 。 饮菊花酒与采菊、簪菊、赏菊 , 形成了重阳节的菊花主题 。 杜牧的《九日齐山登高》堪称最动人的吟唱:“江涵秋影雁初飞 , 与客携壶上翠微 。 尘世难逢开口笑 , 菊花须插满头归 。 但将酩酊酬佳节 , 不用登临恨落晖 。 古往今来只如此 , 牛山何必独沾衣 。 ”此诗虽有牛山滴泪、人寿几何的伤感 , 但整体意绪仍沉浸在“菊花插满头 , 酩酊酬佳节”的狂欢之中 , 或许正因为“尘世难逢开口笑” , 重阳狂欢才显得那么淋漓尽致吧 。
桑榆晚晴 , 最令人留恋 , 诚如唐代解琬的《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所云:“兹辰采仙菊 , 荐寿庆重阳” 。 因为偏重一个“寿”字 , 重阳节又被称为老人节、敬老节 。 较之于年轻人 , 老人们对重阳节的感慨要深沉得多 , 因为九九重阳 , 一年一度的阳数逢双已经到达顶点 , 此后便是阳气的衰减、阴气的升腾 , 所谓“物极必反 , 命曰环流” , 因而生命意识更加炽烈 。
“老去悲秋强自宽 , 兴来今日尽君欢 。 羞将短发还吹帽 , 笑倩旁人为正冠 。 蓝水远从千涧落 , 玉山高并两峰寒 。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 ”杜甫这首《九日蓝田崔氏庄》耐人寻味 。 诗人年华老去 , 徒然悲秋 。 晋人孟嘉龙山落帽的风流已然萧索 , 唯有呼酒买醉 。 末句“醉把茱萸仔细看” , 以传神细节表达了对生命的无限眷恋 。 再看近代词人陈洵的《风入松?重九》:“人生重九且为欢 , 除酒欲何言?佳辰惯是闲居觉 , 悠然想、今古无端 。 几处登临多事 , 吾庐俯仰常宽 。菊花全不厌衰颜 , 一岁一回看 。 白头亲友垂垂尽 , 尊前问、心素应难 。 败壁哀蛩休诉 , 雁声无限江山 。 ”此词虽强作欢颜 , 自为宽解 , 但一想到“白头亲友垂垂尽” , 还是抑制不住重阳的悲感 。
整体看来 , 历代文人笔下的重阳不免伤于低沉 , 那种盛极而衰的感慨不可断绝 。 然而 , 一代伟人毛泽东的《采桑子?重阳》一扫衰飒、别开生面 , 唱出了阳刚之音:
人生易老天难老 , 岁岁重阳 。 今又重阳 , 战地黄花分外香 。
【意蕴|重阳节的丰富民俗文化意蕴】一年一度秋风劲 , 不似春光 。 胜似春光 , 寥廓江天万里霜 。
迨至当下 , 重阳佳节逐渐淡化了农业文明时期驱疫避邪的神秘色彩 , 而越发彰显出喜庆欢畅的氛围 , 融团圆、雅集、饮宴、赏菊、赋诗为一体 , 具有多元的文化意蕴和商业价值 。 九九重阳举国欢聚 , 是团圆节 , 又属老人节 , 亦系女儿节 , 整个社会尊老爱幼 , 呈现出和谐承平友爱之象 。 适如《孟子》所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 ”唐人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写道:“莫道桑榆晚 , 为霞尚满天 。 ”九九重阳节 , 日长明 , 月长明 , 德无量 , 寿无量!(刘勇刚)
[责任编辑: 李姝昱 ]
推荐阅读
- 养老金|2021年上半年办理退休,养老金核算的这些知识要把握
- 量化|量化大师麦教授:美好的不确定性
- 浪胃仙|泡泡龙的离世给所有吃播提了醒,浪胃仙顺势决定“转行”,新职业认真的吗?
- 脑梗死|脑梗死和喝酒有没有关系呢?爱喝酒的朋友,应该看看
- 米歇尔·戴斯玛克特|海奥华预言的真相,地球人被带到九级文明,揭开神话背后的秘密
- 减肥也能吃的小零食,营养美味,低脂低热量,多吃也不怕!
- 1碗面粉,不加水,锅里蒸一蒸,做香甜可口的发糕,比蛋糕还香
- 扇贝最好吃的做法,适合冬日里吃,做法简单好吃不腻,家人超爱吃
- 七种颜色的布丁吃过没有?软糯爽口,Q弹软糯
- 爱吃南瓜饼的收藏,外酥里嫩,香甜软糯,饭桌上必备,做法超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