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居财经|蔡汶淑:1988,一个钳工的人生大转折( 二 )



在家私城工作两年之后 , 蔡汶淑已成为一名熟练的出纳 。 公司成立了酒店用品供应部 , 专门经销瓷砖、洗手盆等进口的美标洁具 , 效益很不错 。
“十多个人一下一千多万的利润 , 还是在1992年、1993年的时候 , 你说厉害不厉害?”回忆起建材部当年的辉煌 , 蔡汶淑眼中依然有光 。
??见证辉煌
建材部的同事不少是本地农民 , 虽然文化程度不高 , 但工作责任心、执行力却让人敬佩 。 蔡汶淑回忆 , 有一年台风很是厉害 , 很多小区玻璃碎了一地 。 从白天到晚上 , 建材部的同事都坚持守在仓库 。 狂风掀翻了仓库的铁皮 , 但没有一人临阵退缩 。
进入90年代后期 , 国家取消了进口免税批条 , 建材业务日渐萎缩 , 面临很大的困难 。 面对市场变局 , 建材部想了很多办法 , 包括去贵州等内地省份搞展销 , 但最后都没有起色 。
2003年 , 华发集团决定砍掉夕阳产业 , 建材公司大部分人都分流了 , 但公司辛苦培养起来的会计们全部留下来了 。 业务精湛的蔡汶淑被调到华发汽车展销中心担任财务经理 , 见证了华发汽车辉煌的白银时代 。

“有时候一天能收五百多万现金 , 要是十多台车 , 有时就是差不多一千万” 。 有一次快下班时 , 一对母子拖着一袋现金过来买一辆进口奔驰 , 会计们一阵手忙脚乱的清点 , 足有200多万 。 由于银行已经打烊 , 蔡汶淑和同事们只好守着巨额现金 , 在公司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 。
过手的现金千千万 , 公司对成本的控制却可以用“苛刻”来形容 , 尤其是华发首任掌门关林炳时代 。
“他经常说 , 公司从三千块钱起家 , 一路走来不容易 。 时常教育员工要廉洁奉公、勤俭节约 , 说人走在河边难免会打湿脚 , 但是不要跨进去 。 ”蔡汶淑回忆 , “关爷”作风正直无私 , 不怒自威 , 以至新员工都不太敢跟他打招呼 。
蔡汶淑回忆了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细节 。 关林炳有一个要求 , 更换办公用品一定要如实申报 。 为了防止浪费 , 他要求财务人员对报废的圆珠笔逐一检查 。 “真的是实在不能用了 , 才给他们领新的 。 ”至于电话费和业务费用的报销 , 公司的管理更为严格 。
??无悔当年选择

“像我很多的同学 , 他们按部就班 , 很早就下岗了 , 我感觉比他们的自信力好很多 。 ”在华发工作20年 , 蔡汶淑从一个财务小白成长为专业的助理会计师 , 还曾拿过两次年度优秀员工奖 , 在职业生涯方面成就感十足 , 因此她从不后悔当初的选择 。
在职时 , 身为幕后工作人员的蔡汶淑对华发并没有十分立体的认识 。 退休十年间 , 公司蒸蒸日上 , 和城市及社会的关联度越来越大 , 处处可见的“华发元素”也让她为曾经是公司的一员 , 感到无限骄傲 。
不久前 , 蔡汶淑和公司老领导喝茶 , 问她公司如今有多少人 。 听到对方回复说一万多人 , 蔡汶淑禁不住感叹:“哇 , 我退休的时候才只有几百人而已 , 没想到公司发展这么快 。 ”
其实蔡汶淑内心也很清楚 , 像华发这样连普通员工都将忠诚奉献、爱岗敬业奉为圭臬的企业 , 走到今天势在必然 。
2008年11月 , 蔡汶淑办理退休时计算考勤 , 发现自己那一年自己加班40多天 。 “华发是没有加班费的 , 真的 。 现在我跟汽车部的老同事聊天 , 发现他们还是经常加班 。 ”
说到这里 , 蔡汶淑忍不住发出一阵爽朗的笑声 。 笑声中有理解 , 有回忆 , 更有一种自豪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