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相对于韩信,此人更加深谋远虑,最后功成不居,全身而退!

臣下功劳太大 , 难免有功高震主之嫌 , 君主对有功之臣特别是功劳很大的大臣总会存有戒心 , 担心他们威胁到自己手中的皇权 。有过人之功者必有过人之才 , 有过人之才者又往往有过人之志向 , 这正是君主对功臣的疑虑所在 。如果立大功后不知退让而一味索取 , 必将大祸临头 , 韩信正是如此 。韩信用背水一战的策略 , 以数千兵力击灭二十万赵军;用十面埋伏的计策 , 逼得项羽在乌江自剑而死 。他为刘邦夺取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 , 可谓居功至伟 。但在取得战功后 , 他非但没有谦让 , 反而趁机向刘邦索要王位 。
韩信|相对于韩信,此人更加深谋远虑,最后功成不居,全身而退!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韩信攻下齐国后 , 派人向刘邦请示说:“齐伪诈多变 , 反覆之国也 , 南边楚 , 不为假王以镇之 , 其势不定 。愿为假王便 。”韩信向刘邦提出 , 齐国是诡诈多变、反复无常的国家 , 而且南面又紧挨着楚国 , 因此 , 如果不立一个临时的齐王来镇守它 , 它的局势就难以稳定 。希望能让他暂时当一个代理的齐王 。刘邦听后勃然大怒 , 骂道:“吾困于此 , 旦暮望若来佐我 , 乃欲自立为王!”尽管在张良、陈平的劝说下 , 刘邦封韩信为齐王 , 但刘邦对韩信已经有所提防 , 韩信的居功自傲也为日后的杀身之祸埋下了伏笔 。
韩信|相对于韩信,此人更加深谋远虑,最后功成不居,全身而退!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项羽刚被消灭 , 刘邦便立即削夺了韩信的兵权 , 改封韩信为楚王 。韩信任楚王后 , 刘邦仍对他不放心 , 设计抓捕了他 , 把他降为淮阴侯 。韩信为淮阴候后 , 心中充满怨恨 , 耻于与曾经的下属周勃、灌婴等同列 , 后来他试图谋反 , 被吕后设计杀害并诛灭全族 。司马迁评价说:“假令韩信学道谦让 , 不伐己功 , 不矜其能 , 则庶几哉 , 于汉家勋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 , 后世血食矣 。”(《史记·淮阴侯列传》)意思是说 , 假如韩信当初能学点谦让之道 , 不以功臣自居 , 不夸耀自己的才能 , 那么他在汉王朝的勋业就差不多可以和周朝的周公、召公、姜太公这些人相媲美 , 并能传国于子孙 , 可永远享受后代的祭祀了 。
韩信|相对于韩信,此人更加深谋远虑,最后功成不居,全身而退!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正因为韩信功成后不懂避祸之术 , 一味地贪图富贵、恃功自傲 , 才最终招来杀身之祸 。与韩信相反 , 张良、周勃等人却功成不居 , 全身而退 。张良为刘邦出谋划策 , 使刘邦的实力由小变大、由弱变强 , 可谓功不可没 。刘邦说:“运筹策帷帐中 , 决胜千里外 , 子房功也 。自择齐三万户 。”面对刘邦的封赏 , 张良婉言谢绝道:“始臣起下邳 , 与上会留 , 此天以臣授陛下 。陛下用臣计 , 幸而时中 , 臣愿封留足矣 , 不敢当三万户 。”(《史记·留侯世家》)张良认为自己在留县遇到刘邦乃天意 , 是上天将自己交给了刘邦 , 并认为自己能立功是出于侥幸 , 而不是自己的才能所致 , 所以只要了一个小小的留县作为封邑 , 不领受三万户的厚赏 。
【韩信|相对于韩信,此人更加深谋远虑,最后功成不居,全身而退!】韩信|相对于韩信,此人更加深谋远虑,最后功成不居,全身而退!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天下平定之后 , 张良归隐山林 , 闭门不出 , 自此不问政事 , 得以善终 。周勃追随刘邦四处征战 , 屡立战功 , 后被封为绛侯 。后周勃在诸吕之乱中铲除吕氏 , 拥立汉文帝即位 , 立下大功 。文帝即位后 , 任命周勃为右丞相 , 赐金五千斤 , 封赏食邑一万户 。有人对周勃说:“君既诛诸吕 , 立代王 , 威震天下 , 而君受厚赏 , 处尊位 , 以宠 , 久之即祸及身矣 。”(《史记·绛侯周勃世家》)于是 , 周勃“乃谢 , 请归相印 。上许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