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彪|曹操为什么非杀杨修不可原因二人心知肚明,却不愿说破
我们知道杨修 , 大体是通过两个途径:三国故事中木秀于林的青年 , 在那里 , 他恃才放旷;课本中 杨修之死 这篇文章 , 因为一个鸡肋 , 惹来杀身之祸 。
按照惯例 , 要先了解一下鸡肋事件 。
曹操准备攻打刘备 , 然而战争却停滞在了汉中 , 进无可进 , 退后又不甘心 。 曹操于是说“鸡肋” , 没人会意 。
这杨修聪明机敏 , 善于细微处寻找逻辑 , 查阅生平 , 几个猜字谜典故为他平添了许多光彩(见阔字谜 , 合字谜 , 本文不详述) 。 这回曹操的“鸡肋”当然也难不住他 , 分析了敌我状况以及丞相胸怀之后 , 他对旁人道“食之无味 , 弃之可惜 , 这是要撤军了” , 随后自顾自地开始收拾行礼 , 其他士兵见状 , 都有所动摇 。
不久以后 , 杨修被曹操猜忌 , 随后杀死 。
如果故事到此为止 , 那么杨修的死因大可归结为两点:1.太聪明了 , 经常揣度领导的心思 , 留不得 。 2.汉中一事 , 泄露消息 , 引得军心大乱 。
然而事情并非这么简单 , 就在《杨修之死》一文的最后 , 还有一句话 , 经常被后人忽略:且以袁术之甥 , 虑为后患 , 遂杀之 。
文章图片
杨修的母亲是袁术的女儿 , 这样一来 , 杨修就是袁术外孙 , 袁绍外甥 。 虽说血浓于水 , 但是古代女子既然嫁到杨家 , 从此以后肯定以丈夫为重 , 然而就是单论杨修的父亲杨彪 , 也未必是全然支持曹操的 。
汉末大乱之际 , 涌现出一批文人 , 他们善于批判时事 , 又尊重古代文化制度 , 被称做清议复古派 , 杨彪就是其中成员 。 这类人都有个共同的特点:带着批判的眼光看待曹操挟天子这件事 , 大都拒绝出仕 。
其实每个朝代 , 都有一二个清奇的人 , 这无伤大雅 , 只需要帝王掌握好火候即可 。 但是三国时期这样的特别多 , 呈现出一定规模 , 并且对社会中的青年都有影响 。 就拿司马懿来说 , 他早年间也是称病拒绝给曹操工作的 , 这其中杨彪、孔融等人对风评起了很大影响 。
杨修既受到父亲政见的影响 , 又有可能被袁术拉拢 , 当然留不得 。
文章图片
话虽然这样说 , 以上却不是杨修必死的原因 , 令他走上穷途末路的 , 是另外一件事:夺嫡 。
自古以来 , 参与夺嫡的臣子大都没有好下场 , 即便加入的是最终胜利的派别 , 也难保新皇帝不会狡兔死、走狗烹 。 对于这一点 , 饱读诗书的杨修肯定知道 , 但他还是参与了 。
曹丕与曹植都是曹操很看重的儿子 , 两人各有优点 。 曹植才华横溢 , 善于写文作诗 , 当时人都说 , 曹植的才华最与其父亲接近 , 而曹操的诗简洁、不华丽、直抒胸怀 , 可见是极高的评价 。 反看曹丕 , 在文学领域也很有成就 , 可是因为作品比起自己的弟弟 , 在“飘逸”二字落了下风 。
不过选继承人当然不能偏科 , 要着眼于大局 。 曹丕身上有嫡长子的身份(当时大哥已经死了) , 朝中重臣多支持 , 再者他身边的谋士例如陈群、司马懿等都是稳扎稳打的能人 , 因此曹丕继位几乎没有费什么力气 。
杨修当时身负美名 , 因为有才华 , 连曹操都非常待见 , 曹丕与曹植都对他“礼遇有加” , 在这里 , 我们理解为向他抛出了橄榄枝也不为过 。
最终 , 杨修选择了曹植 , 可能是基于志趣相投 , 现在现人的角度 , 即他站错了队 。
那么对于曹操而言:自己年事已高 , 继承人选好了 , 杨修不支持曹丕 , 但是太聪明 , 又有袁绍的背景 , 难免会惹祸 。
这大概就是他非死不可最大的原因了 , 当时的人恐怕都知道 , 只是不愿意说破 。
推荐阅读
- 一夫多妻制|为什么古代会有一夫多妻制,好处和弊端是什么?女人是怎么相处的
- 建文帝|中山王徐达的两个儿子为什么会一个被皇帝杀害一个被皇帝囚禁呢
- 清军|连镇兵败, 林凤祥被清军从地道中找出, 为什么他没有反抗?
- 宜禄|父亲被张飞杀死,母亲被曹操纳妾,他苦熬到成年,名震三国
- 刘恒|刘恒发妻代王后生了四个儿子,为什么在刘恒登基前后全部死去?
- 匈奴|为什么汉武帝刘彻战胜匈奴,有人认为吕后也功不可没呢?
- 郑庄|乐问五千年:为什么说郑庄公得名“寤生”,未必是因为母亲讨厌他
- 名士|从小就经常被人鄙视、羞辱的曹操,为何能始终保持心态,成就一番大业?
- 关羽|曹操封关羽的汉寿亭侯,为何不能免去通关文书,封侯只是摆设?
- 韩信|同时是北伐,韩信能胜利,为什么诸葛亮不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