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特稿| 诗歌:深烙在马鞍山城市肌理中的文化印记( 二 )
2015年 , 马鞍山开通了“诗歌之城”微信公众平台 , 为诗歌爱好者提供诗歌资讯和体验服务 , 打造全方位、一站式的诗歌文化资讯中心、体验中心和服务中心 , 让诗歌爱好者尽享“诗歌盛宴” 。
本文插图
2018年 , 中国马鞍山李白诗歌节迎来了30岁的“生日” 。
回首30年的岁月 , 马鞍山力求让更多的群众能参与诗歌节、共享诗歌节 , 充分体现诗歌节的群众性 , 充分展示马鞍山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的丰硕成果 。
30年的发展 , 让这座城市浸润在浓浓的诗意中 , 市民的文化素质和文学修养得到不断提升 。 30年的发展 , 马鞍山的城市文化内涵和品牌效应得到不断提升 。
2020年10月25日 , 第32届马鞍山李白诗歌节将耀世启幕 。
继往开来:坚定文化自信的底气和力量
住在诗的城 , 品读诗的美 , 怀揣诗的梦 。
30余年的诗歌节 , 让这座城市浸润在浓浓的诗意中 , 诗歌文化在马鞍山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 诗歌节也提高了市民的素质和修养 。 广大市民热爱诗歌 , 积极参与诗歌节 , 各类诗歌团体层出不穷 , 活动丰富;大中小学及时开展各类诗歌创作吟诵活动;文化部门连续多年举办“江南之花”系列文化活动;全市所辖三县三区均在诗歌节期间举办了大量的群众文化活动 , 所有的活动均免费对外开放 , 惠及城乡群众 。 市民在以诗歌为主题的群众性艺术节目中 , 享受高雅艺术 , 陶冶高尚情操 。
本文插图
资料图
自2001年起 , 马鞍山便开始组织大规模的青少年古诗文吟诵活动 , 成立各类群众性诗社百余个 , 市作协下属的市诗歌学会 , 既有陈光华、詹正香、等老诗人 , 又有欧震、李刚、杨键等一批新生代诗人 。 全市爱好、学习和创作诗歌的不下万人 。 市民愿意把精力放在学诗、诵诗、写诗上 , 这些市民来自社会的各个阶层 , 活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 。
2018年 , 丹阳镇草根诗人王庭赞的作品《关于影子》组诗在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石杨杯”诗歌散文大赛中获得三等奖 。 多年来 , 虽身处艰难 , 王庭赞仍不放弃对诗歌的热爱和追求 , 著有《午夜独白》、《午夜诗魂》、《午夜情结》、《午夜物语》、《纯南抒情诗选》、《午夜微雨》等六部诗歌集合一本杂谈《闲谈集》共8本书 。
本文插图
本文插图
第31届马鞍山李白诗歌节开幕式文艺演出
“网红”草根诗人陈宗仓 , 因儿子求学在马鞍山打工 。 来到马鞍山的第一年 , 他知道了诗歌节 。 因为爱好写诗 , 他在这里很快认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诗友 。 2017年 , 他在市文化馆的推荐下 , 作为群众文化的代表参加央视节目录制 , 在央视的舞台上朗诵自己的诗 。
诗歌浸润人的灵魂 , 陶冶人的情操 , 激发人的热情 , 学习、吟诵、创作诗歌无疑会提高人的素质和文明程度 。 一个民族没有诗歌 , 就不会生气勃勃;一个城市没有诗歌 , 就不会有激情和张力 。 正因为有了诗歌和诗歌文化 , 也让马鞍山这座全国文明城市的内涵更加丰富多彩 。
“李杜文章在 , 光焰万丈长 。 ”李白是祖国最伟大的诗人之一 , 李白的诗篇 , 代表人类诗性精神的最完美的体现 , 散发出一种与天地日月同量的大美之光芒 。 在今天民族文化走向复兴的时代 , 如何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 , 将李白文化建设推向既弘通广大而又穷究幽微的境地 , 马鞍山一直在探寻 。
推荐阅读
- 加拿大|中国大陆门店不得退货?“加拿大鹅”出事了,央广网点名批评!
- 知识就是力量|藏文科普 | 当诗歌流露出力学现象,才是真正的融会贯通
- 徐志摩微诗歌大赛|【诗城海宁】张有松:月光静静地白
- 齐鲁文学|四川诗人‖【刘官福诗歌精选】
- 徐志摩微诗歌大赛|【诗人有约】吴博:教我如何不想你
- 商帮新媒|黄河故事原创系列诗歌之一三三:白河湾
- 阳关文学|【诗歌】曹焕荣︱思念的棉衣
- 诗书画印|雪石原创诗歌《十月初一的下元节》
- 大洋诗歌|大洋诗歌:如果时光可以重来,我是否还会勇敢地爱?《我假装不出比蜜更甜的微笑表情》
- 央广网|一部作品,三个结局?《回廊亭杀人事件》给观众构建起一座“迷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