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教育“蹚”出扶贫路——南京农业大学“教育扶贫”点亮麻江希望

_原题为 教育“蹚”出扶贫路——南京农业大学“教育扶贫”点亮麻江希望
日前 , 由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周力教授任首席专家的“新时代我国农村贫困性质变化及2020年后反贫困政策研究”获国家社科重大课题立项 。 “这是南农首个关注贫困问题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 ”在课题设计中 , 贵州省麻江县将作为典型调查的研究对象 , 以论证教育扶贫及相对贫困的代际传递问题 。
扶贫先扶志 , 扶贫必扶智 。 教育扶贫是帮助贫困人口消除贫困根源、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 。 麻江是南农的定点扶贫县 , 近年来 , 南农不仅在产业扶贫上助力麻江全面“脱帽” , 更在教育扶贫的道路上“志智双扶” 。
上学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学生遭遇失败 , 该怎么安慰和鼓励他们?”2020年暑期 , 来自麻江各校的小学教师济济一堂 , 共同探讨“成长心态话语” 。 这是一个名为“六次方”的教育扶贫项目 , 由南农经济管理学院、南农社会合作处、麻江教科局、中科院心理所等6方联合开展 , 发起人就是周力教授 。
分组讨论、团队协作、趣味游戏……别开生面的培训体验让这些大山里的基层教育工作者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与认同感 。 “这是我参加过的最耳目一新的培训 , 我要做一个乐观向上的成长型教师 , 培养更出色的学生 。 ”一名教师在接受培训后兴奋地说 。 据介绍 , “六次方”项目将持续6年 , 通过对麻江小学教师的培训 , 让更多学生收益 , 发挥“乘数效应” 。
除了在师资“软件”上下功夫 , 南农的教育扶贫更加关注义务教育阶段的上学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
【扶贫|教育“蹚”出扶贫路——南京农业大学“教育扶贫”点亮麻江希望】2020年9月1日 , 小章(化名)的父亲目送着儿子走进校园 , 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 一年前 , 家住河山村的小章刚念初一 , 小伙子每天通过手机了解山外五彩斑斓的大千世界 , 内心无法平静 , “不念书了 , 我要去外面看看 。 ”受情绪的影响 , 那会儿小章还常头疼脑热 。
彼时 , 南农大挂职干部裴海岩刚就任村里第一书记 。 “绝不能让一个孩子辍学 。 ”裴书记和村干部商量 , 先办理休学 , 让孩子好好调养身体 , 再慢慢纠正他的“拧”脾气 。 接下来的一年里 , 裴海岩和其他村干部常常隔三岔五就去小章家里找他谈心 。 小章从“低头不语”到“只言片语”再到“目不转睛”地聆听 , 裴海岩知道 , 孩子正在慢慢地接纳他们 。 终于有一天 , 小章说出了大家期盼已久的那句话:“我会好好读书 , 好好听家人的话……”
31名支教研究生的青春选择
“祝陈老师新年快乐!感谢您一直以来的关心和帮助 , 这学期我的成绩不错 , 家里老人也恢复得挺好 。 欢迎您有空再回贵州看看!”每年春节 , 南农大食品学院辅导员陈宏强都会收到黄林(化名)发给他的祝福短信 。 他俩结缘于6年前 。 那会儿 , 陈宏强是首批支援麻江的南农研究生支教团成员 , 14岁的黄林刚念初二 。
初到麻江的陈宏强发现 , 在这座闭塞的大山里 , 简陋的文具、破旧的图书无法满足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求 , 他和同伴开始策划开启一项“阳光黔行”的公益资助项目 , 为孩子们募集崭新的学习用品 , 而黄林正是项目资助的孩子之一 。 在支教的那一年里 , 陈宏强常踏着泥泞的小路去黄林家家访 , 帮他辅导功课 , 带他一起打球 , 还会一起聊聊外面的世界 。
“可能那会他就立下了目标吧 。 ”陈宏强记得 , 每当说到南农的人和事 , 黄林的眼里总闪着光 。 6年后 , 黄林以优异的成绩考上贵州师范大学 。 如今 , 在大学校园肆意挥洒青春的黄林又有了一份全新的期待 , “我希望以后能像支教团的老师们一样 , 成为一名人民教师 , 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做贡献 。 ”
陈宏强所在的这支研究生支教团 , 在“扶智”麻江的道路上已奋斗了好些年 。 自2014年起 , 学校先后选派7届研究生支教团共31名志愿者奔赴麻江 。 支教团牢牢把握“支教+扶贫”两条主线 , 所授课程覆盖语文、数学、英语、物理、生物、历史、地理等多门科目 , 累计授课近15000节 , 覆盖4000余学生 。
在长期的实践中 , 南农研究生支教团逐渐形成“精致公益”的理念:“禾苗助学成长”助学金实现“一对一”帮扶;“山路家访”定期了解帮扶学生家庭状况;“紫金大讲堂”普及课外知识 , 告诉孩子们远大志向的实现并不会受物质贫乏的羁绊……2020年 , 支教这支“接力棒”已传到了23岁的张祥洋和他的同学手中 。 作为第21届支教团团长 , 他在日记里写下这样的话:“我是一名普通的支教志愿者 , 我不会等到自己强大到可以改变世界时再去行动 , 而是选择在青春最美好的岁月里来到孩子们的身边 。 ”
用科技点燃家庭新希望
早年间 , 贵州麻江有大量村民外出务工 , 对于远在异乡的他们来说 , 家是一份遥远的惦念;而对于留守在家的孩子们来说 , 缺少父母陪伴的童年更是一辈子也无法弥补的缺憾 。 2012年 , 当南农大的教授们走进黔东南这座大山的时候 , 他们不仅带去了科技 , 更为外出务工的麻江百姓带来了返乡就业创业的新机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