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论坛网|大国小鲜@基层之治 | 智能技术为基层治理赋能的现实路径

:原题为_人民论坛网|大国小鲜@基层之治 | 智能技术为基层治理赋能的现实路径。
【人民论坛网|大国小鲜@基层之治 | 智能技术为基层治理赋能的现实路径】近年来 , 我国对基层治理越来越重视 。 在许多城市的治理创新方案中 , 都采用各种方法强化基层的治理力量 。 例如:北京通过“街乡吹哨、部门报到”的方式 , 提升基层协同条线职能部门的能力;上海推行“五权下放”等下沉式改革 , 并提出要对基层治理进行“加减乘除” , 意在切实为基层“赋权增能” 。 这些创新举措依靠自上而下的压力和动员机制 , 从外部作用于常规化的治理运行体系 。 然而 , 随着创新方案的深入实施 , 从点到面的推广 , 从短时间向长时段的延伸 , 创新动力时常面临损耗 , 创新绩效也随之递减 。 这说明 , 我们仍然缺乏一个可持续、制度化的 , 并能与原有体制有机共生的机制 , 从而推动治理重心向基层倾斜和下沉 。

在此背景下 , 我们逐步将目光聚焦到大数据和智能技术 , 希望抓住技术治理的“牛鼻子” , 用技术手段切入基层治理的组织内核和管理过程 , 实现技术为基层治理赋能的目的 。 当前 , 技术手段在基层治理中日益频繁而深入的运用 , 正在深刻改变着基层治理的图景 。 应当说 , 智能化治理在基层的赋能效应 , 在不少场景中得到了显现 。 但是 , 从整体上来说 , 赋能基层、下沉权力的创新设计并未完全实现 , 智能化技术在赋予基层治理新动能的同时 , 也给基层治理带来了新压力 。
基层治理的“能力赤字”主要来源于公共治理机制的责权配备不合理 , 法治化环境有待建设 , 超常规发展挤压出超负荷社会治理成本 。 那么 , 在目前的情况下 , 通过智能技术为基层治理赋能的可行方法和现实路径又在哪里?本文认为 , 最关键的一点还是要深刻理解中央关于社会治理的定位 , 之所以是治理而不是管理 , 说明了社会治理本身所蕴含的工作奥秘和巨大潜能 。 所谓社会治理的智能化 , 不应该将社会治理又拉回到社会管理的老路子 , 做成强化版的社会管理 。 否则 , 智能化不仅不能解决当前面临的难题 , 反而会激化现存问题 。 智能化不能赋能、反而增压的做法 , 是与智能化社会建设的初衷相悖的 。 智能化建设 , 应当顺应社会治理的理路和发展规律 , 为基层治理所用 , 为社会治理服务 。
智能化建设的推行 , 首先要厘清内部工作关系 , 切实为基层减负 。 在目前的体制机制下 , 谋求结构性、体系化地解决问题是不现实的 。 减负可以让基层腾出精力处理更为紧要的事务 , 这样的减负就是增能 。 应当承认 , 基层承担相应的工作负担是合理的 , 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合规定、不合情理 , 甚至是毫无价值、毫无必要的无厘头形式主义工作 。 极少数部门也会“习惯性”摔包、“条件反射式”下派任务 。 如何遏制这些屡禁不止的现象?智能化应当发挥充分发挥其透明化、易监督、可留痕的特征 , 有效执行基层的“权力清单”和“工作清单” , 使派单更加科学 , 评估更加合理 , 合作更加公平 。
智能技术手段应发挥功效 , 替代处理基层部分工作 。 在基层治理的繁复工作中 , 各种信息的收集整理、输入分析占用了大量的工作精力 。 智能技术的推出 , 尤其是神经元感知系统、智能计算研判预警系统、自动派单处置系统等 , 形成了一个具体事务的处理闭环 。 智能技术的升级 , 也可以归并原来多达几十种的数据信息库 , 一次收集、一次入库、多次使用 , 将在很大程度上减轻基层大量的工作负担 。
智能化有助于提升基层统筹社会治理的战略性能力 。 近年来 , 基层往往疲于奔命 , 忙于应付具体而琐碎的事务 , 系统性的谋划和战略发展能力明显下降 。 而社会治理的智能化为提升基层的战略性治理能力提供了“新武器” 。 随着智能化建设扩容升级 , 尤其是“社区云”等信息库的完善 , 有利于基层治理主体对辖区内的规模底数、情况变化、规律趋势、预警研判等形成更为清晰的认知 , 从而为提升基层的战略性治理能力奠定基础 。 也就是说 , 社会治理的智能化 , 不仅是为上级通过高科技方法发现问题和布置任务提供便利 , 更应该将智能化的“武器”交给基层 , 提升基层的灵敏感知、灵活调配以及战略决策能力 。 只有发挥出基层治理主体的能动性和积极性 , 才能实现基层治理的持续创新、长治久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