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东一姐|为何宋代翰林与宰辅关系发生大转变,“针锋相对”到“相互勾连”


丹东一姐|为何宋代翰林与宰辅关系发生大转变,“针锋相对”到“相互勾连”
文章图片
“上命以所言送中书 , 弼见宰相论之 , 宰相初不知也 。 ”
宋代形成的翰林制度 , 与前朝大不相同 。 其翰林学士可以通过宰辅举荐 , 而成为翰林之后还可以从事包括中书门下等职能部门的执政长官 。 所以宋代翰林与宰辅集团的关系就有着些微妙的关系 。 因为在翰林的人事选任上 , 宰辅的态度尤为关键;同样翰林学士也很有可能成为宰辅的一员 , 对宰辅集团内部的利益也构成了威胁 。 因此 , 处理好这两大利益群体的关系 , 也成为宋代朝廷关切的对象 。
一、翰林地位不断提高 , 宰相权力极速被放大 , 二者均打着“维护皇权与统治”的旗号争权夺利 , 矛盾日益激化
宋代翰林从设立之初 , 其目的就是为皇帝排忧解难 。 在这一过程中 , 翰林学士的地位虽然不高 , 但是却能够左右皇帝的最终决策 , 由此可见 , 其影响力不容小觑 。 而随着宋代关于宰辅集团的改制 , 尤其是元丰改制之前 , 宰辅在军事决策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
丹东一姐|为何宋代翰林与宰辅关系发生大转变,“针锋相对”到“相互勾连”
文章图片
整个北宋的朝堂 , 从太祖赵匡胤建朝开始 , 到宋钦宗靖康二年 。 宰相一直以来就兼任枢密使 , 或者是又宰相领枢密院使 。 宋仁宗更是二度采用此项制度 , 因为当时宋代的外战吃紧 , 朝廷无法及时的统一观念 。 而皇帝的军事决策 , 下传至枢密院的时候 , 群臣又不能有统一的意见 , 耽误了对战事的安排 。
由此可见 , 原本一人之下的宰相能够兼任枢密使一职 , 有着时局的影响 。 但是 , 面对权力被放大的宰相 , 翰林学士却产生了不同的意见 。
作为皇帝身边的侍从和顾问的翰林 , 经常就与皇帝建言献策 。 他们提及宰相权力的放大 , 会带来朝堂之中出现一言堂的现象 , 对皇权的统治也存有威胁 。 这一点极大地获得了皇帝的赞同 , 为保证皇权至上 , 因此在任用或是贬谪宰相的问题上 , 翰林学士的意见都有着一定的影响 。
“禁林任亲地密 , 于夫经营庶务 , 进退大臣 , 未尝不预咨询 。 ”
宋太祖时期 , 任职翰林学士的士卢多逊就对当时的宰相赵普有着极大的不满 。 所以 , 在朝堂上进言之时 , 卢多逊“每召对 , 多攻(赵)普之短” 。 虽说一次的言语相激并不能起到什么作用 , 但是每每召对都加以攻击 。 而且翰林学士的地位不同 , 很快太祖对赵普就产生了猜忌 。
而没过多久 , 赵普就被太祖贬谪至河阳 。 这或许不完全是翰林学士的作用 , 但是赵普出镇河阳的事实却百口莫辩 。
丹东一姐|为何宋代翰林与宰辅关系发生大转变,“针锋相对”到“相互勾连”
文章图片
除此之外 , 宋仁宗时期 , 翰林学士吕溱上书宰相陈执中涉嫌“奸邪之事” , 申请罢免其宰相一职 。 对于这一建议 , 仁宗极为恼火 , 认为吕氏这一做法过于严苛 。 于是便将吕氏贬黜东京 , 出任徐州的侍读学士 。 但是 , 后来其他翰林学士联合起来 , 状告宰相陈执中的恶性 。 仁宗也迫于压力 , 将陈执中罢免还乡 。
虽说其中巨细不得而知 , 但是由此可见翰林学士与宰辅之间是有着利益冲突的 。 如果说 , 卢多逊和吕溱是从言语上旁敲侧击 , 影响宰相的任命 。 那翰林学士钱惟演 , 则直接向皇帝推荐了宰相的任职人选 。
”问今谁在李迪上 , 惟演对:“曹利用、丁谓、任中正并在李迪上 。 ”上默然 。 惟演又言:“冯拯旧人 , 性纯和 , 与寇准不同 。 ”——《宋史》
丹东一姐|为何宋代翰林与宰辅关系发生大转变,“针锋相对”到“相互勾连”
文章图片
宋真宗没有完全采纳钱惟演的建议 , 但是他推荐的冯拯还是被选任到宰辅集团内部 。 其中参知政事李迪依旧保持原位 。 但对于这一安排钱惟演似乎仍然保留质疑 , 七天后 , 他依旧向真宗进谏:李迪的才能的确不及曹、丁二人 。 或许他的忠心打动了真宗 , 丁谓成功官至中书任昭文相 。 曹利用虽未拜相 , 但却担任了枢密使一职 , 原先推荐的冯拯也于天禧四年升任集贤相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