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里的毒素

随着时间的演进 , 自己看过的事例越多 , 对于有些个俗话 , 就越发觉得不对劲儿 , 也就是觉得不那么在理 , 感觉里面夹杂着一些毒素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本文只是基于个人的视角 , 至于是否属于个人偏见 , 尤其是否能够得到人们的认同等等 , 不是我需要顾及的 , 敬请自便 。本文只重点分析两句俗话 , 这两句俗话一直都得到比较广泛的认可 , 尤其是受到了众多做父母的赞同 。 一句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 另一句是“棍棒底下出孝子” 。先说第一句 ,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 意思很明白 , 无需啰嗦 , 但我们需要反思或分析的意义就在于:是不是要想让孩子懂事 , 尤其是希望孩子早些懂事就必须要家境贫寒 , 而只要家庭条件优越 , 就极有可能养出既不懂感恩 , 又好吃懒做的纨绔子弟?我一直都想知道 , 要想有个懂事孝顺的孩子 , 那些作父母的能容忍自己的家境贫穷到何种程度比较合适或能够让自己接受?既不让自己的孩子挨冻受饿 , 受太多的委屈 , 甚至影响到身体发育及人格形成 , 还能让孩子早早懂事 , 早早独立 , 早早知道体恤父母?这个火候究竟怎么拿捏或是否可以人为控制?另外 , 究竟能有几个父母就因为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早当家”就特别希望自己家境贫寒?有能力或资源都宁肯弃之不用 , 包括有钱都不挣 , 就希望能有个贫困的家境让自己的孩子“早当家” 。 到底有没有这样的父母存在?如果一个都没有 , 那崇尚“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是什么意思?是拿穷人寻开心吗?让他们觉得自己虽然穷 , 但既不必抱怨也不必悲哀 , 因为这对你们的孩子会大有好处啊 。 教育培训机构总忽悠人们说:对于家庭而言 , 最好的投资不是买理财产品 , 也不是购置房产 , 而是孩子的教育!如果贫穷就是最好的教育 , 这可是省了大事了 , 何乐而不为?其实明眼人都知道 , 教育机构说的投资是希望家长毫不犹豫地掏钱给他们 , 而“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除了穷人的自我安慰 , 就是没按好心的一帮家伙居心叵测地在幸灾乐祸 。不过也不必过于悲观 , 家长爱孩子的天性不会随退掉体毛 , 穿上衣服而消失(此处只是比喻 , 与是否认可进化论无关) , 睁眼看看现实现状就明白了 。 绝大多数的父母都是拼尽全力都在给孩子去创造一个尽量优裕的家境 , 因为他们坚信 , 只有这样才能为孩子提供一个尽可能满意一点儿的“起跑线” 。 说到“起跑线”插一句 , 我就看到过一句话 , 说“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是一句自欺欺人的话 , 因为你自己就是那条起跑线” , 这里的你自己当然就是指那些做父母的 , 难道不是吗?因为贫穷 , 孩子不得不很早就分担起了糊口养家的重担 , 说这是不得已而为之也就罢了 , 但如果说这是多么可喜可贺的事情 , 说这是毒鸡汤或迷魂汤都是轻的 , 不信就去问问那些几岁的孩子就伺候着的卧病在床的长辈 , 他们的心里是无奈而扎心的苦痛 , 还是高兴而欣慰地认为因此而拥有了一个懂事的孩子?还可以去问问背着弟弟去上学的姐姐 , 她的心里是体现着做姐姐的荣光 , 还是无奈而难过的心情?其实包括“养儿防老”这样的话 , 都是现实生活的呈现和对于无奈结局的必须接受式的总结 , 绝不是人们心目中最为理想的结局 。 因为就社会的运作方式而言 , 即使谁家出现了不孝子孙 , 晚年生活也不会受到影响或许才是值得令人欣慰的局面 。说到这突然想起一件事 , 就是据说那些收养了中国孩子的外国人 , 在对收养子女解释什么是收养时 , 都是这样说:“你的父母不是不爱你 , 而是他们当时无法给你足够的爱 , 而恰好我们能够 , 所以 , 他们就给了我们这个宝贵的机会来爱你” 。 而且从不担心孩子去认亲 , 而我们这里要是有谁收养了别人孩子 , 大多都会担心一件事 , 那就是 , 可别费半天劲 , 长大了就跑了 。 是那些外国人高尚到不顾自己吗?应该不是 , 恐怕只有一种原因 , 那就是他们不需要孩子为他们养老送终 。所以说 , 就算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 意义何在呢?难道就是早早地负担起生活的重担吗?因此 , 那个所谓的“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句话从道理上经不住推敲 , 在现实中也没人主动愿意去实施 , 而已经早当家的孩子们几乎也是看着让人心酸的场面居多 , 又有什么可欣喜的呢?但就是不知为什么 , 这句话却总还一直挂在人们的嘴边 , 岂不怪哉 。再说“棍棒底下出孝子” 。我们或许谁都不会否认 , 无原则的溺爱 , 很可能会养出一个心目中只有自己而没有他人的逆子 , 但棍棒与孝子之间是否一定具有因果关系 , 这事恐怕就不一定了 。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 , 至少心理学家们恐怕没有一个会认为懂事的孩子都是棍棒给打出来 , 相反 , 他们都普遍认为打骂孩子会给孩子留下伤害的阴影 , 对孩子的人格确立都会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 几乎没有一个人会认为打骂孩子是一个可取的好的教育方式 。在大人看来 , 被打的孩子肯定都是因为犯了不可饶恕的错误 , 否则每个家长都不愿意打孩子 。 但如果按照心理学家的观点 , 孩子的错误里也包含着大人早期管教行为的缺失 , 觉得这一定是在孩子幼童时期 , 这些做父母的由于不具备一些相关知识 , 或根本就一点儿不懂 , 从而导致错过了容易打好基础的幼年阶段 , 从而导致孩子大一些到了经得住打的时候才没有形成一个比较好的行为方式或习惯 , 尤其是会有一些难以克服的不良习性 。 这说起来大人也难辞其咎 , 不能把错误全归在孩子身上 。 但做父母的却一般不会这么认为 , 而只是觉得是孩子不对和不懂事 。 我一直觉得做父母的一旦总以为自己在孩子面前事事正确 , 标准也都是掌握在自己手里 , 许多事情注定是有问题的 。 有人说 , 所谓学习就是要学那些自己不曾知道或并不十分理解的东西 , 而不是自己一听就十分认可的东西 。 但遗憾的是人们通常都是对自己认可的东西有兴趣 , 而对于自己不认可的东西具有天然的排斥心理 , 这直接导致的就是误把坚持自己的偏见当作了学习 , 眼界得不到开阔 , 认知也得不到提高 , 却一直都沾沾自喜地觉得自己是个勤奋好学的人 , 其实是在把固执和偏见进行到底的节奏 , 这是十分常见也是十分可怕的普遍现象 。其实 , 说到孩子的教育 , 我觉得 , 那句话是对的:孩子就像是树苗 , 要长成参天大树 , 需要早期甚至是不断地进行剪枝修理 , 而不是任其自由疯长 。 但另一方面我也不认同那样的观点 , 也就是认为孩子必须要经过大人全方位地好好教育一番才能成人 , 否则就一定不行 , 仿佛大人个个都把自己当成了全知全能的教育专家 , 在每个方面都能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 , 并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 其实对多数家长而言 , 那都是自以为是的结论 , 根本就不是那么一回事 。 我觉得比较正确的方式 , 应该是因势利导 , 因材施教 , 在孩子有了基本的主见之后 , 哪怕你认为他们的所谓主见是幼稚的也没关系 , 但起码也要把他们视做平等交流的朋友或家人 , 而不是居高临下 。 我渐渐觉得“叛逆期”这个词就带有居高临下的意味 , 大人说孩子叛逆 , 无非是说他们不听大人管教 , 或与大人对着干 。 但这还不是以大人自己的标准去衡量的结果吗?客观地说 , 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 , 都是从幼稚或不成熟而逐渐走向成熟 , 而这个过程不可能跨年龄而提前实现 , 矛盾就在于人们因为某些执念而忽略了这一点 。 想想看 , 任何一种好吃的甜水果 , 在长熟之前也都是不好吃的 , 人何尝不是如此道理?大人正确的做法应该是首先自己要不断扩充知识 , 以便能够正确对待自己所不满意的情况究竟是什么问题 , 然后是陪伴孩子成长 , 在他们需要你的时候 , 给予适当的帮助 , 既要鼓励或促成孩子独立 , 又不要让他们有孤立无援之感 , 而最好让他们觉得有着强大的理解自己与支持自己的坚强后盾 , 最理想的管教状态肯定是不需要棍棒的参与 。至于说是否正确的管教方式就一定能让每个孩子都能长成一个有用之才呢?就请想一想 , 是否每一棵护理得再好的果树 , 所结出的果实就能保证个个形状好 , 味道正呢?道理完全一样 , 就如再完美的社会形态 , 再优厚的社会福利 , 也会有罪犯与盗贼 , 这个道理也十分简单 , 流水线都能有次品 , 何况是千差万别的人呢?对于正确教育的作用,道理自然也是如此 , 否则还叫什么大千世界 , 芸芸众生呢 。人们所能做的无非是做那些正确的事情 , 而不去做错误的事情 , 尤其别去做荒唐的事情 , 更不可把做荒唐的事情当作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 还至死都不去反思 , 若再以过来人或智者自居 , 就十分遗憾与可笑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