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科学种花生 “加油”又“加量”
:原题为_河南日报|科学种花生 “加油”又“加量”。
金秋时节 , 浚县善堂镇王礼村的花生种植示范方里 , 伴随着收割机的轰鸣声 , 一颗颗“金豆豆”飞舞跳动 , 演绎出一首欢快的丰收交响曲 。 抓一把饱满的花生 , 剥开放进嘴里 , 村民张凤云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线 。
【河南日报|科学种花生 “加油”又“加量”】“俺村种的都是高油酸花生 , 吃起来口感香甜 。 听专家说 , 常吃这种花生对身体好 。 眼瞅着今年的花生长势喜人 , 又是一个丰收年!”10月16日 , 张凤云对采访人员说 。
一颗不起眼的花生的成长 , 背后离不开农业科技力量的支撑 。 2018年年初 , 省农科院专家组在浚县善堂镇调研时发现 , 这里地处黄河故道 , 沙质土壤 , 花生收获期晴好天气多、昼夜温差大 , 适宜种植优质花生 。 于是双方一拍即合 , 决定在这里建立优质高油酸花生示范方 。
经过实地考察 , 省农科院在此采用夏直播花生“一选四改”种植新模式 。 啥叫“一选四改”?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研究员臧秀旺介绍 , “一选”就是选用早熟高油酸花生新品种“豫花37号” , “四改”就是改普通旋耕为深耕翻、改平播为宽幅起垄种植、改常规用肥为平衡施肥、改病虫草害粗放用药为精准防控 。
经测算 , 由于采用了“一选四改”的新种植模式 , 今年善堂镇花生示范方种植密度为每亩20786株 , 平均每亩鲜果重920.2公斤 , 折合实际亩产荚果430.2公斤 , 亩增产6.7% 。 新型种植模式实现了花生生产的绿色高质高效 , 并在我省各地逐步推广 。
张凤云笑着说 , 这种花生比一般花生平均每亩能增产100公斤 , 每亩增收600多元 。 今年 , 镇上还帮助他们签下了收购订单 , 完全不用担心花生的销路问题 。
眼下 , 全省花生已经基本收获完毕 。 我省是全国花生生产第一大省 , 近年来种植面积稳步增加 , 面积和总产分别超过全国的1/4和1/3 , 均居全国首位 。 今年花生播种面积达到1835万亩 , 比上年增加0.3万亩 。 花生种植在未来还有多大的潜力?据了解 , 我国食用植物油的自给率不足 , 需要大量进口以满足市场需求 。 在油菜、大豆、花生等油料作物中 , 花生产油率最高 , 一亩花生的产油量相当于2亩油菜、4亩大豆的产油量 。 因此 , 花生种植前景十分广阔 。
未来花生种植趋势如何?中国工程院院士、省农科院院长张新友说 , 持续加大科技投入 , 培育推广富含油酸的高油品种是重点 。 “高油酸花生营养保健价值高 , 不仅对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有益 , 而且抗氧化、耐储藏、产品货架期长 。 ”张新友说 , 近年来 , 人们生活水平普遍提高 , 对产品的营养价值也更加重视 。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 , 用高油酸花生良种逐步替代普通品种成为花生种植的趋势 。 采访人员曾鸣
推荐阅读
- 人民日报海外版|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经济复苏走在全球前列
- 科学家|退化还是进化?被人抛弃的身体器官再次出现,科学家正全力研究
- 山海经|昆仑山上有神仙在“渡劫”?科学家不相信,不过有人拍到了照片
- 科技日报|塑料微粒影响几何?人类认知仍不足
- 喜马拉雅山|没有“山根”的喜马拉雅山到底隐藏着什么?科学家发现地底巨洞
- 章鱼|北京北新桥下的“神秘之井”,真的锁着一条龙?科学家找到答案!
- 证券日报|三大首席“数”说中国经济:四季度GDP增速将高于三季度
- 新华网|巴黎股市CAC40指数19日报收于4929.27点
- 人民日报客户端上海频道|进博会看点|服贸展区设5大板块,非银金融机构首次参展
- 人民日报客户端上海频道|《1921》献礼建党100周年 定档2021年7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