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对“宇宙”的理解比欧洲早了两千多年( 三 )

  面对这种全新的知识体系 , 欧洲传教士没有进行观察学习 , 反而抱着傲慢的态度 , 肆意践踏 。 1600年 , 作为第一位来华的耶稣会传教士 , 利玛窦在南京看到了自元朝起就已经被使用的天文仪器 , 包括一座圭表、一台浑仪和一台浑象 。 他起初感叹“其规模和设计的精美程度 , 都远远超过了我们在欧洲所能看到的类似东西” 。 但很快 , 利玛窦就确信这些有别于欧洲的天文仪器存在种种“缺点” , 于是记录道:“北京有一座中国数学家的学院(即钦天监) , 南京也有一座 , 它们之所以闻名 , 只是由于其辉煌的建筑 , 而不是天文学家的学问 。 因为他们不具备太多的学识 , 更没有任何科学上的造诣 。 他们不过是依据前人的方法不停地修订节气和历书而已 。 ”

  1669年 , 当康熙皇帝要求南怀仁改进天文仪器时 , 后者同样没有去了解中国传统仪器的特性 , 而是简单地采用他认为更合适的西式仪器 。 南怀仁借鉴第谷·布拉赫在其著作《机械学重建的天文学》中的设计 , 制造了赤道经纬仪、黄道经纬仪、地平经仪、象限仪、纪限仪和天体仪等六台新仪器 , 并在随后出版的著作《灵台仪象志》中强调了它们与传统中国仪器相比“所取得的显著进步” 。 南怀仁移除了中国传统的赤道仪器 , 从而使中国的天文学倒退了数百年 。 中国人在赤道坐标仪器上的创新和成就 , 最终因为欧洲近代科学的飞速发展而被人遗忘 。 更令人唏嘘的是 , 到了18世纪 , 后续来此工作的耶稣会传教士一举销毁了那些被南怀仁移除的传统仪器 , 只为确保西洋天文学在中国的主导地位 。

  “令人钦佩的是 , 这样一个从未与欧洲有过关系的国家 , 可以通过自己的方式 , 在医学、伦理学、数学、天文学、算数 , 以及机械学和人文科学方面 , 取得几乎与我们相同的成果 。 ”在利玛窦这段“褒奖”中 , 我们可以读到耶稣会对中国传统科学文化的傲慢 。 在那些传教士的观念里 , 欧洲才是这个世界当仁不让的“强者” , 其他文明唯有借鉴欧洲 , 才可能取得成就 。 更加可笑的是 , 在他们看来中国“几乎与我们相同的成果” , 早已被证明远在欧洲之上 。 耶稣会的这种傲视态度是长期存在的 , 以至于西方世界至今仍认为“是耶稣会传教士将天文学传入中国的” 。 而事实上 , 中国在包括天文学在内的许多领域 , 都比欧洲更为先进、更具创新性 。

  相关链接

  ◆汉字里的天文学

  汉语是现存最早的语言文字之一 。 一些汉字的构造也表明了天与人的密切联系 , 反映出古人对宇宙概念更为深层的理解 。

  汉字“人”非常简洁 , 有着强有力的步伐感 。 为了表示“大” , 汉字在“人”上面多出了标志性的一横 , 说明具备领导的属性 。 在“大”字上再加上一横 , 就是“天” , 即在“大”人物之上又多了一层担子 , 囊括了上天与人的两重含义 , 在天人之间建立了联系 。 古代的君王就是这种联系的中间人 , 基于此 , 中国还诞生了“天下”和“天子”的概念 。

  一些基本的天文学术语也反映了中国古人对这些现象的深刻观察 。 甲骨文中表示太阳的符号由一个圆内加一个点组成 , 这一神秘的符号可能暗示着中国人早期对太阳黑子的观察 。 令人惊讶的是 , 如今所有天文学家使用的太阳符号 , 竟然和中国甲骨文中的太阳符号一模一样 。

  对另外一些术语的分析可能会令人更加惊讶 。 表示空间的“宇”如果去掉上面的部首 , 下面的“于”就与空间结构的运动有关 。 与此相似 , “宙”字是对时间的溯源 。 将这两个字合在一起 , 就构成了“宇宙” , 有了时间和空间的双重属性 。 在中国古人的思想中 , 宇宙便是“时空” 。 早在战国时期 , 尸佼就有“天地四方曰宇 , 往来古今曰宙”的论述 。 要知道 , 欧洲完全理解这个概念 , 是在爱因斯坦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