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对“宇宙”的理解比欧洲早了两千多年( 二 )
在这一哲学思想的影响下 , 国家被称为“天下” , 帝国被唤作 “天朝” , 治国要遵循“天意” , 皇帝亦自命为“天子” 。 正是通过与上天频繁的“对话” , 中国古人丰富的思想才得以呈现 。
在诸多与“天”相关的事物中 , “天子”一说耐人寻味 。 “天子”顾名思义是“上天之子” , 统治者被认为是上天的代言人 , 维系着天地之间的和谐 。 作为“天子” , 不仅要对国家治理的秩序负责 , 也要对上天的正常运转负责 。 为此 , 君王们必须解读天象 。 这一特性使中国的天文学在当时成为官方首要科学 , 不但在很早之前就有了历法计算等基本内容 , 还注重持续地关注任何可能发生的天象异常 。 中国古代天象观测活动的频率究竟高到何种程度?从早期的来华耶稣会传教士的记述中就可见一斑 。
1688年 , 法国传教士李明访问北京古观象台 , 被眼前看到的景象所震惊 。 他后来在《中国近事报道》中写道:“五个天文学家整夜待在观象台上 , 观察天上发生的所有事情 , 其中一个人负责天顶区域 , 另外四个人分别负责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这些人极为警惕地注意着风、雨、气等不寻常的现象 , 以及日食或月食、行星的‘冲’与‘和’、流星等一切有用的天象 。 ”
当时的李明或许并不知道 , 类似的天文观测活动已经在中国持续了近4000年 , 并且从未中断过 。
中国历史上的天文成就 , 为何难以得到欧洲的认可?
明清时期 , 耶稣会传教士对中国的天文学体系缺乏认知 , 他们对中国传统科学的傲慢态度和错误评述 , 导致西方至今仍认为“是耶稣会传教士将天文学传入中国的”
从公元前5世纪到1911年的清朝末年 , 中国历代的天文学家们日复一日 , 年复一年 , 详细且精确地记录着几乎所有曾经发生的天象 。 他们为此制造出叹为观止的精密天文仪器 , 同样留给后世数以千计的天文观测资料 。 然而 , 这样一座天文学宝库却没能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充分利用 。 令人费解的是 , 这些遗产在西方鲜为人知 , 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被现代科学史学家忽略 。 究其原因 , 《4000年中国天文史》一书认为 , 这与明清时期欧洲传教士对中国科技和文化的误读有着直接关系 。
1368年明朝建立之后 , 中国逐步放开海禁 , 同时允许欧洲耶稣会传教士来华传教 。 这些传教士很快发现天文学在中国的特殊地位 , 并且意识到要获得朝廷的认可 , 天文学可能是比神学更加有效的工具 。 而此时的欧洲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 , 短短的几十年间爆发了以哥白尼的日心说、第谷·布拉赫的天文观测成果 , 以及伽利略和开普勒的新发现为代表的科学革命 。 欧洲的传教士们尝试将这些知识引入中国 , 他们在历法制定、日食预报上表现出来的优势 , 也让朝廷对欧洲的天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
1644年清军入关 , 新的统治者担心天象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 , 转而向耶稣会传教士寻求帮助 。 先有汤若望承担钦天监“历法治理”工作 , 开启中国历史上外国人负责天文机构的先河;后有南怀仁主持天文仪器制造 , 给中国数千年的天文成就带来难以挽回的巨大损失 。
在漫长的天文研究过程中 , 中国古代的科学家们建立了一套有别于欧洲的知识体系 。 例如 , 赤道圈是依据太阳的视运动划分的 , 即划分为365.25度 , 对应的每日太阳的平均视运动为1度 , 这与欧洲采用360度的六十进制的西方传统相斥 。 显然 , 这种对赤道的划分方式让那些接受过古希腊天文学传统训练、习惯了黄道坐标系的传教士迷惑不解 。 同时 , 中国的天文学家将1度划分为100分 , 而不是60分 , 这同样让欧洲传教士感到困惑 。
推荐阅读
- 莫妮卡·贝鲁奇|一个看似普通的实验,却得到不可能的答案,甚至让人怀疑宇宙
- |拉高速真的能清除积碳吗?很多人都理解错了,这样做费油还伤车
-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 | 海报
- 祁连军武|特朗普或面露苦色,华春莹表态亮了,中国人很幸福?最新民调出炉
- 火炮旅游达人|从不讨论印度,并不了解我们的强大,印度教授:中国人太奇葩
- 发布公告|中国人寿前三季保费收入5436亿元 同比增长9.38%
- 上海宝山|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金银纪念币10月22日发行
- 东方网|红色电影之旅——保家卫国: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主题影展开幕
- 收入|中国人寿前三季保费收入5436亿元 同比增长9.38%
- 纪念币|志愿军抗美援朝纪念币来了,10月22日起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