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华发40年故事之三十一 | 谢伟:永不止步,为金融梦想奔跑( 三 )


报告提出 , 为“加快建设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 , 落实省市领导对珠海及横琴金融创新的精神指示 , 实现在金融创新和金融产业方面与全球高端产业与全球化高端产业对接的战略目标 , 建议通过组建珠海金融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 整合珠海市金融资源形成规模效应 , 利用金融平台的杠杆作用 , 引导资金进入珠海 , 推动实体经济跨越发展 。 ”
很快 , 珠海市国资委便正式批复了珠海金控的组建方案——由华发集团公司作为主发起人 , 联合其他市管国企共同发起设立 , 其中华发集团持股60% , 其他市属国企持股40% , 资产统一纳入市属国有资产运营监管范围 。
2012年07月31日 , 珠海金融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现更名为“珠海华发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在横琴新区注册成立 。 李光宁任公司董事长 , 谢伟任公司董事兼副总经理 。
“那时从地方政府层面谋划建设金融控股集团的很少见 , 我们是率先吃螃蟹的人 。 ”谢伟称 。
全新启航的珠海金控 , 也拉开了华发集团新一轮创新转型的大幕 。 这一年 , 华发集团开始实施“转型升级、跨越发展”战略 , 房地产、城市运营、金融产业被率先确定为集团核心业务板块 , 被寄予众望 。
2013年元旦 , 珠海金控在横琴金融产业服务基地挂牌 。 就此 , 珠海金融产业发展正式开启了新篇章 。
向全牌照进军
“我们从没有摇摆 , 成立的第一天起就很坚定——要拿全牌照!”在采访中 , 谢伟从不吝于承认他对牌照的渴望 。
这种渴望 , 源于他对金融本质的理解:“金融业是特许经营 , 接受监管 , 金融牌照代表了监管者的认可 。 这是极度稀缺的资源 , 未来将更加稀缺 。 越是稀缺 , 就越要去争取 。 ”
华发打响的第一枪 , 是争夺财务公司牌照 。 这“发枪令”甚至比珠海金控成立的时间还要早 。
金融|华发40年故事之三十一 | 谢伟:永不止步,为金融梦想奔跑
本文图片
2019年10月 , 庄臣控股在香港上市 , 华发集团主要领导出席上市仪式
从华发股份重回铧创不久 , 谢伟便敏锐地意识到了财务公司对集团发展的重要性 。 “一边是闲置的资金沉淀在银行 , 一边是高额的贷款利息 , 如果能有一个内部银行 , 打通内部企业之间的资金通道 , 资金使用效率会更高 , 也能节省大量贷款成本 。 ”
他认真研究了财务公司的设立标准 , “结果发现华发集团刚刚好够格 。 ”谢伟将自己的思考报告给李光宁 , 两人一拍即合 。 一个由李光宁任组长 , 谢伟、葛志红任副组长的财务公司牌照申请筹备小组迅速成立 。
一拨人马紧急撰写申报材料 , 另一拨加紧与银监等各个监管部门进行沟通 。 苦熬了整整三个通宵后 , 筹备小组终于赶在截止日期前 , 把一整套高质量的申请材料递交到了广东省银监局 。
2013年2月 , 银监会正式批复了设立珠海华发集团财务有限公司的申请 , 珠海金控金融全牌照战略就此实现了“零的突破” 。
但还来不急庆祝 , 很快 , 又一个重磅消息传来了:中航科工希望通过增资扩股及转让股权方式退出其控股的航天证券 。
“证券牌照太难得了 , 这是一个绝佳机会 , 不能错过!”谢伟很激动 , 但竞争也很残酷:消息一出来 , 30多家企业一拥而上 , 包括多家央企、地方国企及安邦系、明天系等民营资本大鳄 。 “不管是入场时间 , 还是资金实力 , 当时的华发都不占任何优势 。 ”
如何扭转乾坤?李光宁、谢伟和宋卫东不断往返于北京、上海和珠海之间 , 一轮一轮的谈判 , 方案不断修改 。
“制胜的关键就在于 , 我们拥有国企的身份 , 民企的效率 。 ”谢伟总结说 , 在专业高效的沟通基础上 , 双方越来越接近目标 。
在最后的认购交易环节 , 华发集团更是仅用了一周时间 , 便完成了公司内部审批、珠海市国资委审批的所有事项 , 并按约定支付了认购资金 , 成功秒杀对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