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报|抗美援朝战场上,他的任务是亲手安葬牺牲的志愿军烈士

:原题为_解放军报|抗美援朝战场上,他的任务是亲手安葬牺牲的志愿军烈士。
“安葬组的工兵班查看地形、挖好墓穴 。 护士用酒精擦净烈士身上的泥污和血迹 , 为他们整理衣物 。 组长清点烈士遗物 , 登记信息 , 在简易地图上标注安葬地点 。 大家一起用一丈八尺的白布把烈士遗体包裹整齐进行安葬 。 ”
——张书义
“那一天 , 敌人的炮声越来越近 , 烈士的鲜血染红了包裹他的白布 。 我和护士高莲清、朝鲜劳动党地下党员朴顺子边流泪边整理遗体 , 朝着祖国的方向 , 将烈士安放进墓坑中 。 ”70年过去 , 张书义还是会不时想起朝鲜半岛上涟川郡的那片小松林 。
那里 , 有他珍藏一生的回忆 。
1950年11月27日 , 时任志愿军第26军后勤部第三医院文化教员的张书义和战友换上厚棉衣 , 揣上高粱米 , 跨过鸭绿江入朝参战 。 时年17岁的他被任命为烈士安葬组组长 , 负责安葬烈士和转运重伤员 。
“安葬组的工兵班查看地形、挖好墓穴 。 护士用酒精擦净烈士身上的泥污和血迹 , 为他们整理衣物 。 组长清点烈士遗物 , 登记信息 , 在简易地图上标注安葬地点 。 大家一起用一丈八尺的白布把烈士遗体包裹整齐进行安葬 。 ”这套程序张书义烂熟于心 , 有时在梦里也会一遍遍重复 。 他深知这份工作的意义 , 这是给长眠在异国他乡的战友最后的温暖和告慰 。
“保证完成任务!”一天傍晚 , 他们接到通知 , 4名从前线转运下来的重伤员牺牲了 , 需立即就地安葬 。 这是张书义担任组长后受领的第一个任务 , 没想到完成得异常艰难 。
零下40摄氏度的严寒 , 让土地硬得像一块生铁 。 要挖出4个墓穴 , 何其艰难?他们用锹铲 , 用锤砸 , 用镐刨 , 但进展十分缓慢 。
【解放军报|抗美援朝战场上,他的任务是亲手安葬牺牲的志愿军烈士】“志愿军同志 , 试试用火烧 。 ”一位朝鲜老大爷给张书义支招 。
“美军飞机时不时过来侦察 , 发现火堆怎么办?”张书义有些担心 , 但大爷痛心疾首地说:“你看看周围的村庄 , 都被美国鬼子的汽油弹烧光了 , 到处都在着火啊 。 ”
“组长 , 烧不烧?”工兵班战士都看着张书义 。
“烧!”浓烟夹杂着火苗瞬时腾空而起 , 每烧十几分钟 , 战士们就把上层的土挖开 , 再烧 , 再挖 , 再烧……第二天凌晨4点多 , 4个墓穴终于挖好了 。
当护士们用爬犁拉着烈士遗体一步一步挪向墓穴的时候 , 所有人都哭了 。
“他们是谁的儿子?又是谁的兄弟?”白布包裹下的战友是那么安静 , 他们都只是十七八岁的小伙子呀!张书义如今回忆起来 , 依旧潸然泪下:“当时就一个念头:报仇!为战友们报仇!”
1951年4月 , 第五次战役打响 。 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突破“三八线” , 直捣汉城 。 第26军后勤部第三医院组建60人的“前线救护队” , 建立临时医疗点 , 救治前线转运下来的伤员 。
情况突变 。 5月23日凌晨 , 后勤部的骑兵通信员送来一纸命令:联合国军正组织反扑 , “前线救护队”立即北撤 。
一路急行军至晌午 , “前线救护队”已后撤20公里 , 离“三八线”越来越近 , 炮声也愈发清晰 。
此时 , 医院接到消息 , 向南3公里处有一名战友牺牲了 , 需派人立即前去处理 , 朝鲜劳动党地下党员朴顺子正守着这位烈士 。
“院长 , 我去!”张书义第一个站了出来 , “这是我们安葬组的任务 。 ”
院长看着张书义年轻稚嫩的脸庞 , 面露犹豫:“部队都已北撤 , 你们可能有危险 。 ”
“我也去!”女护士高莲清急切地说 , “我的任务是给烈士清洗 , 让烈士走得干干净净 。 院长 , 我必须去!”
思考片刻 , 院长点了点头:“好!把我的马也骑上 , 你们俩一人一匹 , 完成任务立即返回 。 ”
细雨绵绵 , 寒风阵阵 , 两匹枣红马在公路上逆向飞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