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到|新时代版红色经典史诗《长征组歌》首演 上音学子致敬前辈同龄人

:原题为_周到|新时代版红色经典史诗《长征组歌》首演 上音学子致敬前辈同龄人。
10月15日晚 , 上海音乐学院经典复排作品、“四史”学习教育系列——新时代版红色经典史诗《长征组歌》在上音歌剧院首演 。
“红旗飘 , 军号响 。 子弟兵 , 别故乡 。 ”当新时代版《长征组歌》的第一曲《告别》在上音歌剧院舞台上朗诵时 , 台上台下尽皆动容 。 蔡程昱、方书剑等优秀青年学生参与的“青春版”《长征组歌》 , 丝毫不因为年轻而缺少感染力 。
台下的观众或跟着默默朗诵 , 或无声哼唱 , 用当下语境来说 , 这是中国人心目中的经典IP 。 “太震撼了!”观众吴小姐说 , “我就是冲着《长征组歌》来的 , 结果没想到 , 舞台效果会这么棒 , 有一种看电影的感觉 , 更重要的是 , 真的会被先辈们的革命乐观主义所感染 , 觉得现实中的一点点小挫折算什么 。 这也算是我们自己应该继承的新时代长征精神吧!”
15-17日 , 上音院长廖昌永领衔的“群星版”和优秀青年师生参与的“青春版” , 将先后登台 , 献上3场“首演系列” , 长征精神的传承 , 和上音薪火相传的传统 , 将在这三天的上音歌剧院 , 完成一次跨越时空的握手 。
跨越时空致敬前辈同龄人
作为中国音乐史上的一部重量级红色经典 , 已经“55周岁”的《长征组歌》 , 感染过一代又一代的国人 。
当初 , 它的诞生 , 就是参与过长征的肖华上将 , 将沿途经历和感悟回忆出来写成诗歌 , 再由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组织晨耕、生茂、唐诃、遇秋等四位著名作曲家合作谱曲完成的 。 长征精神 , 成为这部大型声乐套曲感染人的内核 。
从上音将复排《长征组歌》的消息传出去开始 , 外界就对新时代版的诞生 , 充满了期待 。 珠玉在前 , 上音会复排出怎样的水准?幸好 , 首演不辱使命 。 “六个系 , 全学科 , 全员上阵 , 我们是集全校之力 , 来复排的这部伟大作品 。 ”出品人、总策划、上海音乐学院党委书记徐旭透露 , 上音对此次复排高度重视 , 将它作为“上音献礼建党百年系列重大活动”之一打造的 。
舞台呈现上 , 保留60年代经典版经典元素的同时 , 上音的新时代版也做了不少创新 , 体现了上音在学科建设方面新的努力 。
服装方面 , 朗诵演员身着红军服装 , 但合唱团和乐队的服饰都作了很大改变 , 制作人尤继一介绍了新服装的一个细节 , 就是“左手臂上红条、红袖章做了缩小再现 , 而胸口和女生领结上 , 都加了上音的logo , 点出上音版的主题和主干:跨越时空 , 致敬前辈同龄人 。 ”
新媒体的使用也堪称亮点 。 每一幕朗诵时的影像 , 以毛体和当时转移地图、主要标志建筑、地点叠加再现 。 此外 , 还用了纱幕结合天幕造成立体视觉效果等 。 “最新的 , 是分别在头尾加了《启》和《望》二个篇章 。 以史诗般视觉效果推出 。 《启》是致敬前辈同龄人 , 《望》是走好当下祖国建设长征路 。 ”他说 。
精神共鸣年轻学子悄然变了
80多前的年轻红军和当下的同龄学子是如何跨越时空 , 在精神上共鸣、心灵上靠近的?
在此前接受采访时廖昌永曾说 , 用音乐来讲故事 , 用音乐来讲红色传承 , 是上音的优势和特色 。 廖昌永发现 , 同学们非常愿意听故事 , “我们复排时 , 其实第一个定位就是当代的年轻人向那一代年轻人致敬 , 是那一代年轻人拿生命、用鲜血、对革命信念的坚持 , 换来了我们如今的幸福生活 。 ”
在所有参演师生的手机里 , 都存有一个“中国工农红军转移路线文字脚本”的表格 , 这些就是剧组的创新——对太年轻的孩子们来说 , 只在书本里学过的“常识” , 远没有细细剖开的一个个鲜活长征故事更能打动人 。
声歌系主任方琼一直在指导学生们怎么才能唱得更加情深意切:“我们希望 , 在学习排练过程中 , 所有演职人员也都要发扬长征精神 , 将艰苦卓绝 , 对胜利充满信心的必胜信念 , 始终植入当下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