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心理|其实是不告而别,心理学:对待一个人最残忍的方式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不知道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当你在某个早上从梦中苏醒 , 与自己共处一室的恋人/亲人却不见了踪影 。 此时的你大概率会很绝望 。
在心理学领域 , 存在一个分支学科 , 名字叫做完形心理学(gestaltpsychology) , 在这一分支学科当中 , 一个重点概念就是未完成事件 。
这一概念指的是 , 依附于一些事件的感情 , 由于这一事件的中断或是完成度不够 , 而变得和其一样不完整 , 最终使得个体的情绪受到影响 。
其实对于许多个体而言 , 未完成事件不仅仅指那些进行到一半戛然而止的事情 , 更多的也是指个体内心的一种状态 , 进行到一定程度而消逝 。 这样的感觉对于个体的影响是更加明显的 。
第一心理|其实是不告而别,心理学:对待一个人最残忍的方式
文章图片
比如说那些生活在只有母亲的单亲家庭当中的孩子们 , 尤其是男生 , 失去父亲不仅仅意味着没有一座大山来保护他、教他做一个男子汉 , 更现实的事情是 , 连刮胡子这种生活中的小事情都会没有人去引导 , 这是十分显著的影响 。
而且就像我们对于那些心有不甘的事情的比喻 , “白月光”也好、“未竟”也好 , 都包含了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 这些记忆有时会伴随我们一生 , 刻在我们的脑海当中 , 挥之不去 。
著名心理学者考夫卡曾经做过这样的实验 , 寻找两组研究样本 , 让参与者挑战一道颇有难度的难题 , 一组的时间是一个小时 , 另一组则是30分钟 。
第一心理|其实是不告而别,心理学:对待一个人最残忍的方式
文章图片
结果那些经历了一个小时 , 最终顺利解开题目的研究参与者往往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将题目的各种信息忘得一干二净 。
但是那些由于时间限制而差一点解开题目的人则会清清楚楚地记得这道题的各种细节 。
这就是因为对那些明明就快解开题目却由于时间限制而不得不被迫放弃的参与者而言 , 他们的内心对于此次答题是十分不甘的 , 所以这件事情在他们的内心占据了一定位置 , 也迫使他们始终在考虑这个问题 。
不辞而别是典型的未完成事件
顾名思义 , 假如经历了本文开头描述的那种身边关系亲密的人不辞而别的事情 , 那么内心一定会是十分痛苦的 。
无论是一个亲友的突然远行 , 还是恋人突然的分手 , 亦或是比较悲伤的、亲人的离世 , 都会让人肝肠寸断 , 心灰意冷 。
第一心理|其实是不告而别,心理学:对待一个人最残忍的方式
文章图片
因为这些事情往往事发突然 , 没有时间留给你做心理准备 , 甚至没有时间去接受 , 只能被动地受到这件事情的后续影响 , 让人十分难以接受 。
所以这种突然的中断 , 势必会让我们依附于其上的某种情感也变得不完整 。
当我们经历了这种事情 , 我们的心路历程往往是这样的:震惊 , 错愕 , 不敢相信 。
然后可能会强迫自己去接受事实 , 并且一步一步的给自己做心理建设 , 让自己去接受 , 那个人已经不在自己的生活当中了 , 让自己的情感逐渐趋于平复 。
在认知心理学领域 , 学者们认为 , 无论性格如何 , 对于未来的事情展示出的“不确定”都是忍耐度是极低的 。 并且很多事情会让个体感受到绝望、焦虑 , 内心痛苦万分 。
第一心理|其实是不告而别,心理学:对待一个人最残忍的方式
文章图片
内心安全感受威胁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 , 经历过一段刻骨铭心关系的个体会感到十分舒服、十分难忘 , 然后渐渐的将自己的人生与这个人或是这段经历紧紧地拴在一起 。
所以一旦中断了与这个人或是这段记忆断开联系 , 就会觉得十分不适 。
所以不辞而别这种情况是比那些有冲突、矛盾等有一些铺垫的行为更加有杀伤力 。 就是因为这种情况出现得过于突然 , 常人难以在短时间内就接受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