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牢中国饭碗 我们需要为大豆担忧吗?( 五 )

“当前 , 业内普遍的共识是错位竞争 , 差异化发展 , 榨油部分使用进口大豆 , 而食用部分争取实现自给” , 孙连军说 。

 

和美国、巴西等大豆产业发达的国家不同 , 我国尽管是大豆起源地 , 但区域之间的差距巨大 , 地形复杂 , 大豆种植的形态也不一样 。

 

“美国、巴西等国家 , 大多是规模化种植 , 农场面积动辄上万亩 , 甚至更大” , 孙连军说 , “同时 , 在种植品种上 , 他们也倾向于同一个或少数几个品种 , 这样可以更大程度地保证质量的均衡一致 。 事实上 , 美国大豆大部分都是高油脂含量的 , 一开始就是面向出口的” 。

 

在中国 , 因为环境的多样性 , 类似美国的模式 , 只有少部分区域可以复制 , 孙连军介绍 , “比如黑龙江 , 那里有大片的平地 , 可以规模化种植大豆 。 事实上 , 我们国家的大豆 , 有一半是产自黑龙江的” 。

 

更多的地方 , 呈现出多样化、碎片化的形态 , 孙连军说 , “比如我国的南方 , 很多都是小农户自己种一点儿 , 规模很小 , 多种在房前屋后 , 有的甚至就在田埂上种一排 , 自己吃 。 小农户种植 , 大部分都是自己留种 , 因此品种也非常复杂 , 从而质量不一 , 如果用来加工 , 不论是榨油 , 还是加工成豆制品 , 加工企业都不太愿意收购 , 因为每一家的质量可能都不一样” 。

 

近年来 , 随着大豆振兴战略的推进 , 我国大豆种植面积快速增加 , 2019年超过1.3亿亩 , 2020年预计达到1.4亿亩 。 总产量接近1900万吨 , 即便如此 , 还有600万吨的差距 , 按照135公斤每亩的平均产量 , 未来至少还要增加4000万多亩的种植面积 。

 

育种三目标 多抗、广适和高产

 

食用大豆自给并不是一个容易达到的目标 , 也是一个系统工程 。 “最重要的 , 还是提高平均亩产” , 何秀荣说 。

 

育种科学家们也在为此努力 , 在孙连军的办公室对面 , 一间大豆遗传育种实验室一直在运行 , 从遗传基础和育种思路上不断地进行探索 。

 


端牢中国饭碗 我们需要为大豆担忧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