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书中的姜子牙:虽非众神之长,但为百家宗师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采访人员 张頔

  国庆档热映的动画电影《姜子牙》给观众呈现了一个和传统印象中不太一样的姜子牙——身为神界静虚宫的大弟子 , 姜子牙一战成名 , 但为了求一个公道 , 却放弃成为众神之长的机会 , 蛰伏十年终得偿所愿 。 我们以往了解的姜子牙 , 大多是通过明代传奇小说《封神演义》或其演绎作品 , 而史书中的姜子牙有着另一番风采 。

  首先 , 姜子牙的名字就不简单——姜姓 , 吕氏 , 名尚 , 字子牙 , 尊称太公望 , 号飞熊——这常常被作为解析“姓氏”的经典案例 。

  在秦汉以前 , “姓氏”包含“姓”和“氏”两层意思 。 同一个“姓”随着后代开枝散叶 , 会细分出不同的“氏”来 。 姜子牙姓姜 , 其先祖曾做四岳之官 , 辅佐夏禹治水有功 , 被封在吕地 , 所以他的氏为吕 。

  姜子牙的出生地有两种说法 , 一说是东海之滨 , 另一说在牧野之地 。 史书中关于姜子牙的记载 , 最年轻的记录也到他50岁时了 。 《韩诗外传》说:“吕望行年五十 , 卖食棘 , 年七十 , 居于朝歌 。 ”这说明姜子牙50岁以后确实穷困 , 以贩卖小吃为生 。 虽然生活穷困 , 但他一直在学习天文地理、军事谋略等 , 期待有朝一日实现抱负 。

  姜子牙的人生转折点是“渭水垂钓”——“昔吕尚年八十 , 钓于渭滨 , 文王载之以归 , 拜为尚父 , 卒定周鼎 。 ”姜子牙在渭水边垂钓 , 当地的人认为他是一个奇人 。 渐渐地这事就传到了周文王姬昌的耳朵中 。 周文王这时正在筹划进攻商朝的大业 , 暗自认为姜子牙定然不是等闲之辈 , 亲自带人去拜访姜子牙 , 两人一见如故 。 《史记·周本纪》记载 , 周文王在渭水见到姜子牙时 , 说祖父太公曾经说有圣人入周 , 周就会兴盛 , 您就是这圣人吧?太公“望”您很久了!于是尊称他为“太公望” 。

  《史记·周本纪》还记载了“飞熊”这个号的来历 。 周文王遇见姜子牙前带队出猎 , 曾占卜到自己这趟得到的“非龙非影(螭) , 非虎非黑” , 而是霸王的辅佐 。 不过这个“非黑”被误传为“飞熊”了 , 后来元代《武王伐纣平话》 , 就说文王梦见一只长着双翼的老虎 , 儿子周公解梦说这就是飞熊 , 所以姜子牙在后世有了飞熊的别号 。

  岐周在姬昌的祖父时还是一个为吃喝发愁的小部落 , 后来搬家到岐山脚下才得以安稳发展 。 姬昌的父亲武力鼎盛 , 四处征伐 , 得到了西方的方伯之位 。 但是在经济文化方面 , 他们与中原的殷商还是差得远 。 因此 , 见多识广的姜子牙 , 对于岐周来说就无比重要了 。

  在姜子牙的主持下 , 岐周实行农人助耕公田纳九分之一的租税 , 八家各分私田百亩 。 大小官吏都有分地 , 子孙承袭 , 作为俸禄等经济政策 。 这规范了井田制 , 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 为岐周崛起打下了经济基础 。 对外他主张事殷商以恭顺 , 用来麻痹纣王 , 暗自却积极扩张势力拉拢邻国 , 实现了周文王的三分天下有其二 。

  这些改革后来都随着西周建立推广至全国 , 成为礼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 到了春秋战国 , 在礼法制度的废墟上又兴起了诸子百家 , 所以儒、道、法、兵、纵横诸家皆追他为本家人物 , 被尊为“百家宗师” 。

  虽然周文王尽心筹划自己的人生大业 , 但是最后还是含恨而终 。 留下了自己的儿子继承其事业 , 也就是我们熟知的周武王 。 周武王的谋略并不输父亲 , 而姜子牙依然在其身边辅佐 。 武王为表示敬重 , 将其尊称为“师尚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