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评论|终于等到这一天!老外排队抢购中国品牌

_原题为 终于等到这一天!老外排队抢购中国品牌
天下网商采访人员 倪轶容
今年5月 , 美国一家卖场门口 , 排起了长龙队 。 令人意外的是 , 这一次美国消费者抢购的 , 是来自中国的手机品牌一加 。
或许 , 很多国人还没听说过一加 , 但主打海外市场的它 , 在北美、欧洲的许多国家 , 已圈粉无数 。
观点评论|终于等到这一天!老外排队抢购中国品牌
文章图片

与此同时 , 在大洋彼岸的日本市场 , 一款同样在国内“名不见经传”的中国手机 , 独领风骚 。 数据显示 , 中国品牌优米(Umidigi)在日本的线上销量好几个月保持领先 , 甚至高于三星、索尼等大牌 。
今年8月底 , 阿里巴巴旗下跨境电商平台速卖通进行了一场大促 , 手机销售数据显示 , 优米在增幅最高的日本市场 , 贡献了最大的成交量 。
观点评论|终于等到这一天!老外排队抢购中国品牌
文章图片
排队抢购中国品牌的老外
不仅是手机 , 如今 , 打开一位欧美消费者的背包 , 很有可能在里面看到中国品牌的耳机、运动相机、电脑等产品 。
当美国消费者排着队 , 等着买中国手机时 , 他们或许没有意识到 , 这是一个时代的更迭 。
曾经仅仅是西方品牌代工厂的中国 , 如今成了众多消费电子品牌的诞生地 。 跨境电商平台 , 则让海外消费者更便捷地享受到了高性价比的中国制造 。
把大牌同品质的商品 , 做到大牌1/10的价格 去往东莞火车站的路上 , 网约车司机李师傅一直在抱怨自己的苹果手机 。
去年 , 他花1万多买了这款苹果 , 结果到今年 , 手机就变得很卡 , 有时候甚至会影响他抢单 。 为此 , 李师傅只能又新买了一个VIVO 。
令他意外的是 , 售价3000多的国产手机 , 使用体验竟然比苹果好 。 “以前 , 我也迷信洋品牌 , 花了不少冤枉钱 。 ”李师傅感慨 。
李师傅曾开过厂 , 专接富士康的“外包单” 。 据他说 , 在东莞和深圳 , 除了那些叫得上名字的大厂 , 也充斥着各种作坊式的小厂 , 依赖大厂的“外包单”活 。
这些小厂和大厂 , 就是珠三角消费电子供应链的动静脉 , 和毛细血管 。
李师傅或许没想过 , “VIVO比苹果更好用”这个现象 , 和这些大大小小的代工厂有什么关系 。 但事实上 , 两者之间存在着直接因果关系 。
对此 , 东莞猎声科技副总裁陈琪有着深刻体会 。
入行十几年 , 陈琪见证了中国耳机行业从代工、山寨 , 到自创品牌 , 乃至击败外资竞争对手的进程 。
观点评论|终于等到这一天!老外排队抢购中国品牌
文章图片
陈琪
上个世纪90年代 , 耳机开始进入中国 。 当时 , 人们听随身听 , 耳机满足的 , 只是“听个声”的需求 。
但即便如此 , 松下、索尼等大牌的耳机 , 也要卖到100元左右一副 。 在人均工资只有几百元的年代 , 这无疑是奢侈品 。
在打开中国市场的同时 , 外资品牌也开始将生产转移到中国 。 因为出色的硬件制造能力、低廉的人工 , 以及港口优势 , 珠三角渐渐成为全球的“耳机制造中心” 。
直到2016年 , 全球市场上销售的3.06亿只耳机 , 依然有95%来自中国 。
在这一过程中 , 中国代工厂快速积累起了制造经验 , 并且 , 和中国很多产业集群一样 , 这里逐渐形成了完整的配套体系 。
温州曾有一位服装行业的老板 , 对媒体表示 , “一个电话 , 所有的辅料供应商 , 一个小时就都能站在这里 , 而且还能拿到全球最低价 。 ”
在耳机行业 , 情况也类似 。 这进一步提高了珠三角地区的制造效率 , 并降低了成本 。
2012年 , 对中国耳机来说 , 是重要的一年 。 此前 ,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 , 珠三角不少代工厂倒闭 , 而幸存下来的工厂 , 自创品牌的意识被唤醒 。
观点评论|终于等到这一天!老外排队抢购中国品牌
文章图片
乌克兰网红体验中国耳机
在陈琪看来 , 大牌耳机卖得贵 , 主要是品牌溢价、渠道费用 , 以及高昂的原材料成本 。
而QCY的策略 , 一方面 , 是利用产业链优势 , 进行低成本的制造;另一方面 , 则通过主打电商渠道 , 压缩代理商中间环节 , 以前店后厂的模式 , 让工厂价格直达消费者 。
这样一来 , 没有品牌溢价的QCY等中国耳机 , 得以把大牌同等品质的产品 , 做到了大牌1/10的价格 。
这种极致性价比模式 , 也成了其日后在海外开疆拓土的利器 。
“并不是所有外国人 , 都买得起苹果、三星” 东北人张勇来深圳有些年头了 。
一开始 , 他有点不习惯这里潮湿的气候 , 但作为优米的联合创始人 , 除了深圳 , 他想不出更适合的创业之地 。
和QCY在诞生之初 , 瞄准的是国内市场不同 , 2016年 , 优米刚起步时 , 国内手机市场已是一片红海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