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弹一星|“两弹一星”精神的深厚意蕴

作者:唐洲雁、杨雪纯(均系山东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两弹一星|“两弹一星”精神的深厚意蕴】2020年9月11日 , 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明确要求广大科技工作者要弘扬‘两弹一星’精神 , 主动肩负起历史重任 , 把自己的科学追求融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中去 。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 ,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 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形成于20世纪50至70年代 , 是我国老一辈科学家在自主完成原子弹和氢弹爆炸、导弹飞行和人造卫星发射的过程中 , 自觉培育践行的一种崇高精神 , 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的突出体现 , 是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为中华民族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 。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今天 , 我们要科学把握两弹一星精神的深厚意蕴 , 使之焕发出更加灿烂的时代光芒 。
两弹一星|“两弹一星”精神的深厚意蕴
文章图片

航天放飞中国梦航天科普展在福建省福州市举行 。 新华社发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干惊天动地事 , 做隐姓埋名人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是两弹一星事业奋斗者的共同追求和崇高境界 , 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时代精神在新中国尖端技术领域的集中体现 。
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深入骨子里的血脉传承 , 同样深刻印记在以两弹一星元勋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身上 。 在筹建新中国的新政协会议上 , 毛泽东同志发出的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 , 我们已经站起来了庄严宣告迅速传遍世界 , 不少当初怀着科学救国梦想远渡重洋、学有所成的科学家闻之振奋 , 毅然冲破重重阻挠、克服种种困难 , 放弃国外优厚条件 , 义无反顾地回到祖国 , 投身经济、文化和国防等方面的建设 。 回国不需要理由 , 不回国才需要理由成为时代最强音 。 据统计 , 在23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 , 有19位是在新中国成立前后从国外归来的 。 钱学森、邓稼先、王承书是他们中的典型代表 。 为了回国 , 钱学森隐忍负重5年 , 历尽波折 , 最终于1955年踏上回国的旅途 。 他曾满怀深情地说:科学没有国界 , 可是 , 科学家有祖国 。 钱学森的归来让中国两弹一星研究进程显著提速 。
两弹一星事业是辉煌的 , 又是神秘的 。 它的神秘 , 需要用无私的精神支撑 , 用奉献的精神坚守 。 主持研制第一颗原子弹的邓稼先比钱学森早回国5年 。 他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9天后 , 便谢绝了老师和同学的挽留 , 毅然决定回国 。 在北京外事部门召开的招待会上 , 有人问他从国外带了什么回来 。 他回答说:带了几双眼下中国还不能生产的尼龙袜子送给父亲 , 还带了一脑袋关于原子核的知识 。 接受原子弹研制任务时 , 妻子许鹿希问他去哪做什么去多久?因保密要求 , 他连续回答了三个不能说 。 此后他隐姓埋名 , 在试验场度过了整整8年的单身生活 , 有15次在现场领导核试验 。 1964年10月中国成功爆炸的第一颗原子弹时 , 他率领研究人员迅速进入爆炸现场采样 , 终因核放射性影响身患癌症 , 临终时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是死而无憾 。 有着奇女子之称的王承书 , 1956年与同为物理学家的丈夫张文裕一起历尽艰难回国 。 面对百废待兴的新中国 , 她暗下决心:从零开始 , 我要以十倍的精力 , 百倍的热情拼命工作!当这位在空气动力学研究方面卓有建树的科学家被问到能否重新开辟热核聚变这一陌生领域、能否转行从事高浓缩铀研制工作、能否为国家的核事业隐姓埋名一辈子时 , 她的回答是三声不假思索的我愿意!从此 , 她告别丈夫与孩子 , 年过半百多次改行 , 一次次从零开始 , 用一生来践行我愿意的誓言 。
两弹一星事业的背后 , 有无数个这样热爱祖国的科学家在无私付出、默默奉献 。 他们心有大我、至诚报国 , 把个人的理想与祖国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 , 把个人的志向与民族的振兴紧紧联系在一起;他们淡泊名利、潜心研究 , 甘当无名英雄 , 在茫茫无际的戈壁荒原、在人烟稀少的深山峡谷 , 不计报酬、不辞辛劳 , 奉献自己的青春与生命 。 当然 , 除了这些著名科学家以外 , 还有成千上万与他们共同奋斗、攻坚克难的普通建设者 , 他们来自五湖四海 , 怀着舍家为国的共同心愿 , 把热血和汗水洒在茫茫戈壁上 , 洒在新中国国防事业的发展道路上 。
两弹一星|“两弹一星”精神的深厚意蕴
文章图片

在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莫干山机场的四跨标准机库 , 专业技术人员向小学生普及航天科学知识 。 王正摄/光明图片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人家能做到的 , 不信我们做不到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两弹一星精神的实质 , 是两弹一星伟大事业成功的根本保障 。
两弹一星事业是新中国在内有困难、外有压力下 , 独立自主从零起步的 。 这个困难 , 是经济薄弱、技术落后、人才紧缺、自然灾害造成的困难;这个压力 , 是帝国主义核垄断、核威慑、核讹诈和超级大国封锁威吓、毁约撤援、百般刁难造成的压力 。 新中国成立之初 , 国家尖端科学技术几乎空白 。 抗美援朝战争期间 , 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曾叫嚣:如果不能安排停战 , 美国将不再承担不使用核武器的责任 。 后来 , 美国又同蒋介石签订《共同防御条约》 , 提出假如台湾海峡安全受到威胁 , 他们有权使用原子弹 。 美国赤裸裸的核讹诈政策引起世界爱好和平人士的强烈反对 。 毛泽东同志高瞻远瞩 , 审时度势 , 果断决定:我们也要搞一点原子弹、氢弹、洲际导弹 。 与此同时 , 他还提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