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地扶贫搬迁|29001人搬离深山之后( 三 )
2020年 , 广州安排财政和社会资金近200万元 , 援建柏杨林长幼日间托养照料中心 。 这是集老年人日间照料、幼儿日间托养、长者饭堂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 。 专业社工机构提供专业服务 , 并由社会机构和团体进行督导及资助 。
本文插图
现在 , 杨光照年近八旬的父母 , 每天到离家不远的照料中心唱歌、跳舞、唠嗑 , 到了中午就到长者饭堂吃午餐 。 “三菜一汤 , 每顿3元 。 ”他说 , 一开始老人家故土难离观念很重 , 现在住得安心了再也不提回老家种地、养鸡的事了 。
每逢周末 , 郭锦家小孩就吵着要去上课外兴趣班 。 绘画、手工、音乐……她学得不亦乐乎 , 父母看在眼里乐在其中 。
老有所养 , 劳有所得 , 幼有所托 。 柏杨林街道办副主任单光勇介绍 , 从山区搬下来后 , 吃水难、行路难、上学难、就医难等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 居民在家门口都能解决医疗保健、康复护理、课业辅导、儿童游乐、休闲娱乐……
搬迁脱贫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 不仅要改善生计 , 更要帮助贫困人口建立脱贫发展的信心 。
“避免人住进新房了 , 心还在山沟沟里” 。 在袁旭看来 , 要将外部多元扶贫与内部自我脱贫紧密结合 , 才能真正让搬迁户生产生活方式转型 , 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区生活 。
新家园“内外兼修” , 彻底改变了搬迁群众的生产生活方式 。 最大限度地为搬迁群众生产生活提供便利 , 还增强了大家的归属感、满意度和幸福指数 , 更激发了他们的主人翁意识 。
扶贫不仅要扶经济 , 更要扶志气、扶文化 。 广州的社区治理理念正改变着搬迁群众的观念 , 通过观念互通激发脱贫的内生动力 , 切实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
本文插图
“一送(里格)红军 , (介支个)下了山 。 秋雨(里格)绵绵 , (介支个)秋风寒……”在柏杨林街道日间照料中心 , 30余名搬迁群众组成的红歌队正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 , 用饱满的精神和嘹亮的歌声唱响了新生活 。
“现在信心足得很 , 抬着头、过日子 。 ”郭锦说 。
【文字】南方日报、南方+采访人员 周甫琦 冯艳丹 李鹏程
【摄影】南方日报、南方+采访人员 鲁力
【作者】 周甫琦;鲁力;冯艳丹;李鹏程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易地扶贫搬迁|29001人搬离深山之后】
推荐阅读
- 文化扶贫在行动|【文化扶贫在行动·四川篇】四川文旅发展助力村民钱包鼓、精神富
- 5名干部扶贫遇车祸有人殉职|5名干部扶贫遇车祸有人殉职,书记省长批示
- 广州唯一!海大集团斩获扶贫领域国家级荣誉
- 科研论文|科技扶贫:把论文写在扶贫第一线
- 心理扶贫|中科院心理扶贫: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
- 科技扶贫|中科院科技扶贫:因地制宜为扶贫地区提供“造血”功能
- 科技扶贫|白春礼:坚持科技“造血”巩固脱贫成效
- 贾冀豫~远处在扶贫 近处在浪费
- 甘肃|甘肃省打造乡村旅游扶贫“重头戏”
- 甘肃经验|甘肃:消费扶贫助力脱贫攻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