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地扶贫搬迁|29001人搬离深山之后
历经风雨侵蚀的土砖墙 , 破烂不堪的石瓦屋顶 。 余潇一家六口面对镜头站立 , 背后是即将告别的老家哩东村 。
这是余潇现在120多平四室一厅的新房子里挂着的一张旧全家福 , 位于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柏杨林街道 , 贵州单体安置规模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 。
找准症结把准脉 , 开对药方拔穷根 。 毕节市位于乌蒙山腹地 , 山大沟深交通不便 , 易地扶贫搬迁便成了摆脱贫困的有效途径 。
从2016年始 , 广州市承担毕节市的扶贫协作 , 34个乡镇6372户29001人搬离深山成为新市民 , 根本上解决了“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问题 。
挪穷窝、搬新家 。 148栋红顶黄墙、南北通透的小高层坐落在莽莽群山间 , 广州的社区治理模式正在这里开枝散叶 。 广州治理能力赋能易地扶贫搬迁社区治理 , 一个“广式社区”正在崛起 。
本文插图
安居:从深山土砖房到城区小高层
干净整洁的客厅 , 各式家具一应俱全 。 电视机背后的墙面进行了精装修 , 阳台边还摆放着几盆精心照料的绿植 。
今年43岁的郭锦家住小区一楼 , 因为家里收拾得整洁、美观 , 大伙把他家当成样板间学习 。
“家里的墙面都是装修好的 , 桌椅床有配套 , 电视机也有 , 我们自己购置了一个新沙发和冰箱就拎包入住了 。 ”搬迁户郭锦家说起话来脸上露着藏不住的喜悦 , “现在家里房子很大 , 干干净净 , 住着舒心 。 ”
这里的新市民几乎家家都有一张旧房照 , 灰蒙蒙的天空和凌乱的泥砖房与现在的生活环境形成鲜明对比 。
郭锦老家在七星关区生机镇峨峰村 , 地处边远山区 。 全家依靠务农为生 , 住的是一栋漏风漏雨的小木瓦房 。 去一趟镇里来回走山路要半天 , 小孩读书、老人看病都不方便 。
“那个时候的屋子又破又窄 , 没几件像样的家具 , 衣服、鞋子和锅碗瓢盆经常是堆放在一起 。 ”在郭锦的记忆里 , 打小“离开大山”就被村里人挂在嘴边 。
看天吃饭的收成糊不住一家人的日子 , 郭锦开始外出打工 。 去过城里 , 奔赴外省……但不管走多远 , 山里的家都牵绊着他 。
随着东西部扶贫协作大幕拉开 , 广州市荔湾区对口帮扶毕节市七星关区 , 援助建设柏杨林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 , 郭锦一家六口按照政策分得一套120平方米的房屋 。
“从山里搬到了城里 , 去哪都很方便 , 家里两个小孩也能就近读书 。 ”郭锦说 , 尤其是居住的生活环境非常让人满意 。
两套房 , 门对门 , 140平方米 。 父母一套 , 一家五口一套 。 去年8月 , 杨光照一家七口从燕子口镇大田村搬至柏杨林街道幸福社区 。 他原本有些忐忑的心 , 在看到宽敞又明亮的新家后落了地 。
以前住在深山老林里 , 一家七口种玉米土豆为生 , 一年收入不过万 。 “多亏了政府帮扶 , 让我们免费住上新房 , 日子好过多了 。 ”杨光照感慨 , 山里雨多还容易落碎石 , 安全都不能完全保障 , 日子很是艰难 。
开对了“药方子” , 才能拔掉“穷根子” 。 作为“五个一批”工程之一 , 易地搬迁脱贫一批解决了生存条件恶劣、自然灾害频发的地方脱贫问题 。
柏杨林安置点占地1000余亩 , 148栋红顶黄墙、南北通透的小高层错落相间 , 青砖黛瓦、富有特色的少数民族建筑沿路排列 。 两层小楼沿路排列 , 楼宇间草坪、树丛青翠宜人 。
本文插图
崭新的房屋、宽敞的道路、整洁的环境 , 学校、超市、卫生站等配套齐全 , 如同社区的名字一样“阳光、和美、幸福” , 俨然与广州的大型小区并无差别 。
一步住上新房子 , 逐步过上好日子 。 “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 眼前的生活是几辈人的梦想 。 ”郭锦说 , 消除了住房的后顾之忧 , 有了更多精力脱贫致富 。
推荐阅读
- 文化扶贫在行动|【文化扶贫在行动·四川篇】四川文旅发展助力村民钱包鼓、精神富
- 5名干部扶贫遇车祸有人殉职|5名干部扶贫遇车祸有人殉职,书记省长批示
- 广州唯一!海大集团斩获扶贫领域国家级荣誉
- 科研论文|科技扶贫:把论文写在扶贫第一线
- 心理扶贫|中科院心理扶贫: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
- 科技扶贫|中科院科技扶贫:因地制宜为扶贫地区提供“造血”功能
- 科技扶贫|白春礼:坚持科技“造血”巩固脱贫成效
- 贾冀豫~远处在扶贫 近处在浪费
- 甘肃|甘肃省打造乡村旅游扶贫“重头戏”
- 甘肃经验|甘肃:消费扶贫助力脱贫攻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