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先森科技说|看到的世界都是真实的吗?,你听到的( 三 )


关于听觉的错觉 , 同样离奇 。 有位音频创作者录制了“Laurel”的发音 , 却有很多人听完后跟读的是“Yanny” 。 这一方面是由于不同的人对高低频段的敏感性不同 , 比如对低频段敏感的人听起来就像是“Laurel” , 对高频段敏感的人听起来就像是“Yanny” 。 另一方面 , 这也跟大脑的识别过程有关 , 在对基频、谐波、共振峰等进行判定时 , 会有多个结果 。 另外 , 在学习语言过程中或许你会注意到 , 在耳朵接收信号无差别的情况下 , 人们对自己所熟悉的语言更容易分辨出声音的细节 , 而对不熟悉的语言分辨能力就差一些 , 这也受到神经系统训练的影响 。
甚至还存在各种感官相互干扰产生的错觉 。 感冒鼻塞时 , 吃东西都不香了;闻着可乐喝着雪碧 , 猜猜这是什么味道?饭店里偏红橙色的灯光照射着的小龙虾 , 似乎更鲜、更诱人 。 视觉和听觉也不例外 。 摘了眼镜看电视 , 没了演员的口型参考 , 似乎台词听起来都变得模糊了 。 心理学上的“麦格克效应”描述了这类现象:视觉信息与听觉信息相互作用 , 造成对语音感知的干扰 。
什么是真实的世界呢?世界本身和我们的感知之间是怎样的关系?一方面 , 感官把外界的信号传递到大脑中被我们感知;另一方面 , 大脑的神经活动和自身经验 , 也会反过来影响我们对信息的分辨和加工 , 有时甚至与真实世界产生较大偏差 。 视听系统并不只是像摄像头、麦克风那样的单向信息传递系统 , 而是具有丰富的网络结构和大量的闭环反馈 。 所谓“真实性”只是相对的 , 生物更关心的其实是“合理性”和“适应性” 。
借助现代科学仪器 , 我们可以从物理上更好地搜集声音和光线 , 覆盖更宽的频域和强度 , 更广泛而精确、理性而定量地认识客观世界 。 然而 , 这辅助虽然强大 , 却无法完全替代人类自身进化了千秋万代的、即使有些缺陷却依然精妙无比的感官 。
延伸阅读
动物的感官世界
在生物演化过程中 , 动物们的感官也会各有侧重 。 个头大的如鲸、象 , 对低频的声音更敏感 。 长期生活在深海或洞穴中的动物 , 常出现视觉退化的现象 。 在一些具有四色视觉的鸟类眼里 , 世界或许更加丰富多彩 。 蜜蜂等昆虫 , 可以看到紫外线 , 它眼里的花朵就有别样的光彩 。 在某些虾蛄科的动物如螳螂虾眼里 , 可以有多达十几种色觉感受器 , 甚至还能感知光的偏振性 。 不过很多哺乳动物都属于不同程度的“色盲” , 更有众多动物只能感知光的明暗 , 却毫无色彩 , 甚至连形状都无法感知——它们的世界真的是太单调了 。
本文来自《知识就是力量》杂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