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点科学|基因魔剪,是怎样修改生命的说明书的?( 四 )


贺建奎事件 , 将基因编辑技术的最大隐患呈现在世人眼前 , 让人们意识到 , 随着技术的进步 , 这类“后果不可逆”的严峻问题 , 并不如想象中的遥远 。
带着脚链跳舞——技术与知识的边界
归根结底 , 恐惧和盲目都源于未知 。
比尔盖茨说 , “DNA的编码虽然酷似电脑程序 , 却比任何已开发的软件高级千万倍” 。 我们虽然已知道生命受基因调控 , 但这个过程像一张错综复杂的网 , 我们对之仍了解得十分粗略 。 况且基因编辑技术目前并不完美 , 脱靶时有发生 。 在这种情况下 , 肆意用其改造人类基因无疑十分危险 。
但CRISPR-Cas9的作用不止于此 。 跳开对人类可遗传细胞(生殖细胞及胚胎)的编辑 , 当它用于动物或植物的新品种培育时 , 将非常快捷而高效;而当它用于人的体细胞(不涉及遗传)研究时 , 也是帮助我们深入“了解”人类基因的利器 。
通过修改动植物基因的不同位置 , 观察对应的功能变化 , 或者切断不同基因 , 看整个生物体的变化 , 都有助于梳理出基因间的关联 , 摸清生命的运作网络 。 这种基因的“开关游戏” , 不仅能帮我们找到调控动植物性状的基因、对其进行改良 , 也能帮助我们理解、甚至预测癌症等人类疑难重症的发生 。
2013年 , 冷泉港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就用CRISPR-Cas9系统切断对应基因 , 筛出了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癌变细胞生长必须的两个酶(LKB1和盐诱导激酶) , 令以往劳师动众的基因筛选工作效率骤升 。
归根结底 ,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奇迹 , 千变万化的时代 , 能见证新技术诞生是件很幸运的事情 。 客观评估技术的能力和局限、认清我们知识的边界 , 怀着敬畏审慎之心去使用技术 , 才能让技术造福于人 , 避免出现我们尚无力承担的后果 。
【十点科学|基因魔剪,是怎样修改生命的说明书的?】(责编 高佩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