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妖的微笑|豆瓣9.0《采桑子》:兄弟姐妹间,妈在是家人,妈不在是亲戚一、兄弟间,是血浓于水的至亲,也能成为誓死不见的至仇二、很多时候,我们对别人宽容,却对血脉之亲刻薄( 三 )


文中有一处细节描绘:
我不好再勉强……真闹不清一对至死也不相见的亲兄妹 , 究竟是为了什么这般绝情……过了整整五十多年了啊 , 无数的心思都消磨尽了 , 惟独这夙怨 , 怎的却愈积愈深了呢?我在金家兄妹中虽是老小 , 也已过知天命之年 , 路也走得不少了 , 眼也见得不少了 , 却怎的就看不透这一步?更让人心寒的是:
沈继祖(三格格的儿子)告诉我 , 去年他和他母亲去亚运村看望过他的三舅舜錤 , 舜錤三舅不但没露面 , 连门也没让进 , 他的母亲是哭着离开的 。这怕就是舜镅(三格格)至死不见舜錤(老三) , 连守灵也不让他来的理由了 。 哀莫大于心死 , 她的心是伤得太狠了 。
兄妹一场 , 死前谁也不原谅谁 , 成了仇人 。
当年 , 父亲最喜欢这个老三 , 父亲不在家的多半时间里 , 老三算半个“一家之主” , 因袭了这项权力 , 人都变得苛刻起来 , 哪怕三格格后来过的很好 , 丈夫既重情义又有品位 , 夫妻恩爱 , 儿女孝顺 , 但在金家老三这里 , 也没能改变什么 。
作者的原话是:
我想 , 以对孙子宽容之心的十分之一来宽容舜镅(三格格) , 也不会是这种结局 。 这倒真应了明代学者宋懋澄的禅语:“树外有天 , 天不限树 , 人竟不能于树外见天 , 以为天尽于树 。 ”老三纵然读书万卷 , 学富五车 , 终未能跳出个人局限 , 实在是悲哀得很了 。我们很多人身上 , 其实都有老三的影子:对待别人宽容有耐心 , 对待血脉至亲却严肃较真 。
总是把亲人的理解认为是理所应当 , 总是轻而易举地伤害对自己好的人 , 总是忘了把心底最柔软之处留给亲人……
妖妖的微笑|豆瓣9.0《采桑子》:兄弟姐妹间,妈在是家人,妈不在是亲戚一、兄弟间,是血浓于水的至亲,也能成为誓死不见的至仇二、很多时候,我们对别人宽容,却对血脉之亲刻薄
本文插图

再往大了说 , 就是把最负面的一面 , 都给了最亲近的人;却把积极乐观 , 留给了外人 。 很多时候 , 我们就是这么奇怪 。
知乎有个问题:“你见过的最优秀、最令人欣赏的行为是什么?”众多回答中 , 有一个获得高赞:“就算是对最亲近的家人 , 依旧能够保持着足够的尊重和充沛的耐心 。 ”
毕竟 , 在这个世界上 , 亲人才是我们最不该辜负的 。
在金家老三的故事里 , 更讽刺的是 , 多年前他反对妹妹嫁给商人 , 多年后 , 他自己却活成了倒卖古董的奸商——靠给别人做文物鉴定 , 间接给自己儿子拉生意 。
如今 , (老三)八十有七 , 尚浮躁若此 …… 他厌恶商人的论调仍萦绕于耳 , 曾几何时 , 他自己竟变作了口中斥责过的奸商 , 且有过之无不及 ! 古人说 , 世情恶衰歇 , 万事随转烛 。 有人能把握住自己的命运 , 有人就把握不住自己的命运 。对亲人苛责来苛责去 , 苛责成仇人 , 到最后 , 却没把持住自己 。
我在想 , 很多时候 , 我们之所以那么苛求亲人 , 很可能是因为 , 我们自己都做不到 。 有些事 , 真的需要我们修行一生 。 完善自己 , 善待亲人 , 但行好事 , 莫问前程 。
《采桑子》这个金家的故事 , 看完让人唏嘘 , 让人短叹 。 叶广芩用她独特的“京味儿”笔法 , 描绘出这个没落家族子弟们的德行 。 不同于以往对遗老遗少生活描写的侧重 , 这部小说更多体现的是家族里的人情人事、成长变幻 , 读来如同听街坊邻里跟你唠嗑 , 听进去的同时 , 也在反思自己 。
(完)
文 | 妖妖的微笑 原创
***人 。 看世间冷暖 , 品人生真谛 , 悟成长成功 。
欢迎关注 。
图源自网络 , 侵删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