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贵州贵阳:农业融入大数据 脱贫增收添动力( 二 )


据了解 , 贵阳农产品物流园位于贵阳市修文县扎佐镇新庄村 , 园区规划用地866.45亩 , 建筑规模69.52万㎡ , 总投资34亿元 。在这里 , 不仅拥有建面8万方、库容10万吨的大型冷库 , 全国技术最先进的供配中心 , 200余辆生鲜直通车 , 更建成了贵州首个实现对供应链、园区、O2O交易、支付结算等全过程进行智慧化管理的大数据平台——智慧农批云平台 。
“该平台不仅能够对进入物流园的农产品进行安全溯源 , 为商户提供了线上交易渠道 , 同时还能根据系统内商户商品交易量、交易金额、诚信经营状况、园区贡献度等运营数据 , 生成相应的信用分 ,园区将根据信用分为商户提供各项金融服务 。”雷泽忠告诉采访人员 , 慧农批云平台的建成 , 不仅提高了园区的管理效率 , 降低了管理和物流成本 , 还能有效保障农产品的安全、高效流通 , 同时通过销售数据指导农产品的种、养规模 , 减少资源浪费 , 让整个物流体系变得更加“智慧” 。
构建智慧物流 , 发力的不仅只有贵阳农产品物流园 。2020年5月25日 , 传化智联中国智能物流大数据(贵阳)中心正式启动 。该中心以大数据赋能区域物流 , 建成后将提供数据可视化分析与数据挖掘应用等 , 为区域供应链及行业供应链发展提供新动能 。同时 , 贵阳市还引导星力百货集团与“盒马鲜生”合作发展新零售 , 引导“京东到家”与贵阳市沃尔玛、永辉超市、北京华联、合力超市等线下店铺开展合作实现社区配送 , 线上线下一体化发展 , 为居民提供更优质的购物体验 。
贵阳|贵州贵阳:农业融入大数据 脱贫增收添动力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产业深度融合 为农业注入智慧引擎
农业与大数据的融合碰撞 , 不仅创新了农产品的销售模式 , 还实现了种植模式的升级 , 有力带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 。
“别小看这张‘二维码’ , 这可是我们家樱桃的‘身份证’ 。”来自贵阳市乌当岩山樱桃农民专业合作社左福兴说 。自从2018年贵阳市农业农村局开发的“贵阳农产品安全溯源系统”启用后 , 合作社的种植户就将樱桃种植、开花、结果、用药、管理、质检等数据详细记录到系统中 , 消费者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 樱桃的产地、等级、质检报告、发签日期 , 以及品种特性、企业情况、土地、施肥、修剪等信息都一目了然 。
“我们开发这个安全溯源系统 , 就是希望通过溯源督促企业在生产管理时做到安全规范 。”贵阳市农业农村局果树站农艺师李涛说 。目前 , 在该系统上线的精品水果生产企业、基地已达100余家 , 涉及猕猴桃、葡萄、桃等10个精品水果品种 , 可追溯面积超过10万亩 , 占全市果树总面积的16.46% , 为打造“贵阳精品水果”品牌提供了很好的助力 。
“像今年这样的雨水 , 要在过去不知道要造成多大的损失 。”近日来 , 连绵的阴雨愁坏了不少了农人 , 唯恐雨水成积 , 田地中的作物受渍害烂根 。不过 , 在贵阳市开阳县的云山茶海 , 贵州青蓝紫富硒茶叶有限公司副总杨常愉却并不担心 , 因为在雨季来临之初 , 茶园就召集农户来开沟以备排水 , 同时增施有机肥 , 减少茶树病害的发生 。
提前实施这些措施 , 主要得益于贵州智慧农业环境监测设施 。通过设备的摄像头和感应器等 , 茶山的温度、湿度、风速等指标可以实时掌握 。此外 , 设施还会将监测数据传送至开阳物联网信息化平台 , 根据农作物种类、地理位置和环境数据的变化 , 为第一线的农业工作者提供个性化的精准农业指导以及专家远程支持服务 , 为农产品建立“绿色履历” 。“安装这个系统后 , 我们茶园实现了精细化管理 , 茶场从田间管理到生产加工再到销售服务都将有新的变革 , 产值至少要增加一倍 。”杨常愉说 。
利用大数据指导农业生产 , 开阳的云山茶海并非个例 。随着大数据等新型技术手段的广泛普及 , 贵阳市先后在精品水果、马铃薯、茶叶生产基地试点开展农业大数据应用 , 推广部署环境实时监测系统 , 实现环境实时感知和控制 , 提升便捷化、精准化生产管理水平 。同时 , 建成“果蔬生产管理信息服务平台” , 实现“生产数据分析”“产地准出管理”“检测数据自动上传”“标签自动打印”等功能 , 形成食品安全追溯体系 , 给产品装上了“绿色身份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