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曾经当过兵,永远是个兵

——山东省胶州市李哥庄镇退役军人群体素描
宗欢欢 李 娟 解放军报采访人员 安普忠
村村机器响 , 家家致富忙 。走进有着“中国制帽之乡”美誉的山东省胶州市李哥庄镇 , 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随处可见 。
“李哥庄镇年产的各种中高档运动帽、休闲帽占全国产量的60%、全球市场份额的30%……”谈起李哥庄镇的制帽业 , 镇长纪文峰如数家珍 。更令他称道的是这些成绩背后的一个特殊群体——李哥庄镇的退役军人 。
就业|曾经当过兵,永远是个兵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军营当尖兵
创业急先锋
常住人口7万余人的李哥庄镇 , 坐落在黄海之滨、胶州湾畔 。全镇60岁以下的退役军人有近1400人 , 超过半数自主创业或从事个体经营 , 注册企业355家 , 适龄退役军人实现全部就业 。这些曾经身穿军装的热血男儿 , 在返乡后投入经济建设新“战场” , 成为李哥庄镇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
今年4月 , 在胶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和李哥庄镇退役军人服务站的指导下 , 由退役军人李培记牵头创立的“老班长”创业联盟在李哥庄镇小辛疃村成立 。该创业联盟为退役士兵提供创业基金扶持 , 优先安排在乡镇企业就业 。
“部队教会了咱吃苦耐劳的精神和永不服输的劲头 , 什么时候都要敢闯敢干、一马当先 。”李培记是青岛市优秀退役军人的代表 , 1998年退役回乡后 , 借力家乡开展制帽业的东风成立了一家公司 。
谈起自己的奋斗历程 , 李培记最感谢的是党和政府为他们创造的良好创业环境 。“我们的创业阶段恰逢改革开放的黄金时期 , 国家政策的扶持与政府的帮助让我们在创业致富的道路上受益匪浅 。”
这些年来 , 李哥庄镇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市的相关政策 , 制定了退役军人创业扶持方案 , 吸引有意向的退役军人回乡创业 , 鼓励有一技之长的退役军人施展拳脚 。退役军人叶明吉创办的企业年产值3000多万元 , 丁斌经营的木业企业年产值1.2亿元 , 范之冰的汽车销售企业年营业额达3600万元……一批又一批退役军人成为创业典型 , 树立了榜样 , 更将军人的精神、作风融进了小镇的创业大潮 。
【就业|曾经当过兵,永远是个兵】用军人的标准要求自己 , 用军人的作风管理企业 。从部队走出来的退役军人身上总有一股子闯劲、干劲 , 沉淀在骨子里的必胜信念、坚毅果敢 , 为他们创业提供了力量 。退役军人张希春创办的企业是我国长江以北第一家获得自主进出口权的乡镇企业 , 从一家发渣加工厂发展成为国家创汇达千万美元的大型企业 , 奠定了李哥庄镇假发、制帽等传统产业的基础 , 成为该镇改革发展的排头兵 。
这些退役军人打造出行业典范后 , 还持续不断地将成功经验通过培训等形式与乡亲们分享 , 为李哥庄镇新旧动能转换、创造就业岗位、增加财政收入作出积极贡献 , 为全镇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打下坚实基础 。
群众“主心骨”
致富“领头羊”
“一人富不算富 , 大家富才叫富 。”李哥庄镇退役军人不仅努力把自己的企业做大做强 , 还时刻把全镇群众的脱贫致富放在心上 。
2003年 , 李培记当选小辛疃村村委会主任 , 他创办的公司优先从村里招收劳动力 , 提供优厚的待遇条件 , 为小辛疃村解决就业岗位130多个 , 增加村民务工收入600多万元 。
“全镇像李培记这样的‘兵支书’共有77人 。”纪文峰介绍 , 这些“兵支书”既有军人的过硬作风 , 又有村干部的朴实品格 , 他们走村串户问民情、田间地头谋发展 , 成为群众的“主心骨” , 致富的“领头羊” 。
“黑陶故乡”冷家庄村过去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 , 如今已成为“山东省乡村旅游示范单位”和“山东省农业旅游示范点” 。谈起村里日新月异的变化 , 村民们都说离不开两任“兵支书”叶守坤和贠蟒超的独到眼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