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国学教育乱象,让孩子跌倒在起跑线上
文 Aye
文章图片
你背过《三字经》吗?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也许你只能记住前面这两句,但你会发现,很多孩子已经能将后面的内容脱口而出。
【 传统文化|国学教育乱象,让孩子跌倒在起跑线上】社会上一直流行着学习“国学”的热潮。因为喜欢传统文化,家长们乐意送自己的小孩从小接触“国学”。《弟子规》、《论语》、《道德经》……谁小时候没有读过这些经典书目?
然而,现实中有些牟利分子,瞅准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不具备教学资质,却开设价格高昂的“国学教育”班,赚取家长大笔钱财。
一大波“国学班”、“读经班”轮番登场,换着各种花样吸引顾客。
国学教育乱象屡见不鲜,不禁令人疑惑,儿童国学教育到底在教什么?真的能完成家长心中的期待吗?
文章图片
“国学热”的来龙去脉
国学热,不是一天两天了。
2001年播出的《百家讲坛》,让文化名人以讲座的形式讲解传统文化、历史故事,一举成为了当时央视最热门的节目之一,至今还受人喜爱。
《百家讲坛》捧红了如阎崇年、易中天等文化名人,他们写的书也经常登上销售榜单,跻身于“中国作家富豪排行榜”,可见大家对传统知识的喜爱。
同时期,如余秋雨的“文化美文”、“曾国藩的处事之道”等,也深受大家的欢迎。
人们越来越倾向于从中华传统文明中寻求精神慰藉。
2005年,北大哲学系成立了“乾元国学教室”,学员都是商界成功人士,而课程是《四书》《道德经》等古代典籍。传统哲学中的处事方法论,乃至帝王将相的人生得失,为企业家们经营事业提供了养料。
不仅是大人,孩子们也开始学习国学。市面上兴起了众多面向孩子的国学班,包括课外兴趣班、夏令营、全日制课程等。不具资质的教育机构看准了市场的风口随机涌入,暴利之下,带来了一系列的教育怪状。
文章图片
虽然收着高额的学费,有些教育机构却往往流于形式化。
设立孔子雕像,上课前先向孔子像、老师行跪拜礼;花几个小时跟着复读机朗读经书——形式化地模仿古代学堂,真的有助于孩子们了解国学吗?
近几年,《中国诗词大会》《中华好诗词》《经典永流传》等节目的火爆,再度把大家对国学的兴趣带到了极点。
《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总冠军、16岁的武亦姝展示了古典才女学霸的形象,她身上沉稳淡定的气质让无数观众既钦佩又羡慕。
市场上的国学课程,能培养有文化有气质的孩子吗?
文章图片
是素质教育,
还是粗暴的驯化?
国学教育,满足的是家长对“素质教育”的期待。
孩童期,是建立对世界认知的重要阶段。家长们想通过国学教育,让孩子树立人生方向。
比起一般的兴趣班,国学班的亮点就在于“素质教育”。
“学经典,启智慧,体验国学魅力;习礼乐,养心性,奠定人生基石。”这句宣传口号概括了一般国学班的教学宗旨。
他们许诺,当你的孩子经过了国学的学习,就能成长为有智慧、有人格的人。
“在别的兴趣班,孩子只能学到一种技能,但在国学班,却可以提高整体素质。”
问题是,他们真的可以做到吗?
文章图片
宣传做得越漂亮越有吸引力,结果往往会越加浮夸、变形。
首先是强行模仿古代的礼仪制度。让孩子穿着汉服跪拜孔子,或者排队向父母行三跪九叩礼;吃素戒荤,导致孩子营养不良;崇尚棍棒教育,老师用戒尺打手心而且解释说可以按摩穴位提高记忆力,让孩子身心受伤……
虽然说适当的氛围可以让孩子直观感受古代文化,流于形式的教学显然不能让他们学到有价值的东西。
国学班一般使用的教材,是《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这些简单的著作。上课时,有些机构会进行讲解,但也有不负责任的机构只是让孩子死记硬背。
北京曾经有个全日制国学班,吸引热爱传统文化的孩子从初高中退学,每天跟复读机的朗读经书好几个小时。教学环境相当简略,学费却高达一年两万。一群受到“毒经班”蛊惑的孩子却因此错过了美好的中学生活。
文章图片
《三字经》《弟子规》并不是传统文化的精华,它们更像是一种道德规范的浓缩,用简单且不加解释的口号约束着孩子的天性,强令他们乖巧懂事。
这些书中的内容与传统儒学的思想也有不少出入。
比如关于孝顺父母的部分,儒家对于孝顺的看法并不是一味地顺从,而是把孝顺与道义放在平等的角度。当父母的行为与道义冲突时,既不能因为孝顺父母而违背道义,也不能因为固守道义而反叛父母。
在传统文化中,孝顺是一个具有思辨性的问题。
国学课堂不会用复杂的方式处理这个问题,只会依据白纸黑字向学生进行灌输。
推荐阅读
- 教育优先|教育优先发展的坚实基础
- 教育部|幼儿园“小学化”需治理矫正
- 急救|急救教育不能光讲知识 还要培养现场应对能力
- 银川|北方民族大学回应“传统文化课教女德”:已成立调查组
- 陕西|倾力打造“陕西教育新高地”
- 深圳市委|深圳市委书记:未来五年教育投入四五千亿 新增74万个学位
- 警示|区科技局赴铜梁开展党风廉政警示教育活动
- 崇明|如何培养“小生态人”?揭开崇明推进生态教育的“学校密码”
- 麦克法兰|教育的对白——朱永新对话麦克法兰
- 教育|给教师摊派献血指标是一种懒政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