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对话周忠和院士:好科普离不开人文情怀( 二 )


新京报:从读研时写科普文章开始 , 你为什么会一直坚持做科普?
周忠和: 我一开始做科普是做着玩的 , 没那么夸张的 。
第一 , 有点小兴趣 。 读研究生时 , 我通过写科普文章 , 感觉能把事说清楚 , 别人一鼓励 , 兴趣就更大 。 第二 , 小小成就感 。 自己研究的领域比较窄 , 如果把它科普出来 , 可能就有更多人感兴趣 , 觉得更有价值 。 第三 , 对年轻科研工作者来说 , 我觉得做点科普 , 对研究有一定促进作用 。
语言和思维密切相关 , 好的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是很重要的 。 做科研既需要写论文 , 也要和同行及圈外的人交流 。
新京报:

觉得应该如何培养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
周忠和:我们现在有一个误区 , 总觉得兴趣需要培养 , 其实兴趣更多出自好奇心 , 是天性 。 人的好奇心 , 是天生的 , 是一种生存能力 , 许多动物也具有好奇心 。 重点是不要扼杀好奇心 。 当然了 , 适当引导是可以的 , 但想办法呵护、激发被压制的好奇心尤为重要 。 对青少年的兴趣爱好来说 , 要在尊重的基础上 , 进行价值引导 , 为他打开很多扇窗 。

人物简介:
周忠和 , 中国科学院院士 ,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 , 古生物学家 。 曾任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第九、第十任所长 , 第十二届、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 。
新京报采访人员 李玉坤 实习生 谢雁冰
【科普|对话周忠和院士:好科普离不开人文情怀】编辑 刘梦婕 校对 李项玲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