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铿锵的时代乐章——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过的贫困村脱贫调查( 三 )


五是加强驻村帮扶 。 驻村帮扶是脱贫攻坚的有力举措 。 几年来 , 24个村随处可见驻村扶贫工作队员操劳奔忙的身影 。 他们扑下身子、倾情投入 , 与村里的党员、干部并肩战斗 , 对贫困群众努力帮到点子上、扶到关键处、驻到心里面 , 用无私奉献的辛苦指数换来贫困群众的幸福指数 。 很多驻村扶贫工作队员一驻就是三四年 , 吃住在村里 , 天天走家串户 , 了解情况 , 宣传政策 , 谋划思路 , 推动落实 , 协调解决问题 , 甚至过年过节都坚守岗位 , 赢得群众交口称赞 。 德胜村所在的张北县过去从没有过光伏扶贫项目 , 驻村扶贫工作队员主动沟通联络 , 帮助申请专项扶贫资金和政府补贴 , 推动光伏扶贫电站项目落地 , 使该村有了持续稳定的收益 。 火普村驻村扶贫工作队积极联系中药企业到村考察 , 试种金银花等中草药 , 带动全村贫困群众脱贫 。 张庄村、神山村的驻村扶贫工作队员为引导村民办农家乐、开厂子 , 反复耐心上门做工作 , 还帮助搞规划设计、申请创业贷款 , 成了村民的点金人 。 大湾村党总支第一书记余静驻村扶贫 , 几年间风里来雨里去 , 与村里的男女老少熟悉得像一家人 , 被誉为贫困户的孝顺女儿 。 类似例子还很多 。 今年抗疫期间 , 他们更是从春节就钉牢在村里 , 为脱贫群众争取就地就业、解决农产品滞销、拓展电商增收等积极联络 , 牵线搭桥 。 正是因为加强了贫困村的驻村帮扶力量 , 脱贫攻坚的思路措施得以精准谋划、群众活力得以充分激发、上下行动得以有序衔接 。
六是注重党建引领 。 火车跑得快 , 全靠车头带 。 党支部坚强有力 , 基层党建有声有色 , 群众就跟得紧 , 事情就办得顺 , 脱贫攻坚就有了硬核底气 。 24个村在脱贫攻坚中普遍配强两委班子 , 全面夯实党组织工作基础 , 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村组干部的组织带动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 有的开办村民讲习所 , 用乡亲们熟悉的话语宣讲扶贫惠民政策 , 持续加强对村民的思想政治引领 。 有的定期举办党日活动 , 组织党员承诺践诺 , 在带头脱贫致富的同时结对子帮扶贫困户 。 元古堆村、杨岭村为提升党建促脱贫实效 , 把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 , 带动群众富在产业链上 。 骆驼湾村、顾家台村党支部把75名无职党员发动起来 , 寻找致富门路 , 参与监督村务 , 联系引导群众 , 个个肩上有责任 , 人人身上有干劲 。 原隆村注重发挥老党员老干部作用 , 组建和谐大叔调解组 , 随时帮助村民调解矛盾纠纷 。 很多党员、干部说 , 脱贫攻坚是难得的党性锻炼 , 尤其赶上今年抗击疫情这道加试题和必答题 , 自己的党性观念和为民意识大大增强 。 广大群众从党员、干部的实干奉献中深受感染和鼓舞 , 纷纷表示要跟着共产党走 , 党叫干啥就干啥 。 现在 , 这些村申请入党的年轻人明显增多 , 入党成为最光荣的追求 。
领袖人民心连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 , 习近平总书记倾注心力最多的是扶贫工作 , 考察调研最多的是贫困地区 , 惦记最多的是困难群众 。 脱贫攻坚的每个重要节点和重大关头 , 都是总书记亲自谋划、领航定向;访贫问苦的每个细节 , 都融入总书记我将无我 , 不负人民的夙夜在公和使命情怀;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思想和一系列指示要求 , 都成为广大干部群众在脱贫攻坚中的定盘星和指南针;总书记在抗疫期间对脱贫攻坚的指导部署和殷殷嘱托 , 都为广大干部群众决战决胜增添了强大动力 。
纵览24个村的跨越巨变 , 盘点乡亲们的心路历程 , 大家体会最深、最乐于分享的是:总书记不辞辛劳走进贫困农家嘘寒问暖、关怀勉励 , 给村子带来了阳光雨露 , 给干部群众加了油鼓了劲 , 没有总书记的关怀就没有今天的巨变!曾记否 , 脱贫攻坚的总攻动员令在骆驼湾村、顾家台村向全党全国发出 , 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在十八洞村首次阐述 , 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在考察华溪村后全面部署 。 这些普通乡村因总书记的到来 , 成为脱贫攻坚伟大实践的重要地标 。 难忘怀 , 脱贫攻坚是我心里最牵挂的一件大事 , 全面小康路上不能忘记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家庭 , 党中央想的就是千方百计让老百姓都能过上好日子……总书记在村里留下的亲切话语 , 一直温暖着干部群众的心窝 , 极大激发了他们勇往直前的奋斗力量 。 如今 , 村民们想起总书记同他们交谈时的情景都激动不已 , 说起总书记的指导和鼓励都如数家珍 , 更是将总书记带去的慰问品视为珍宝 , 有的一直不舍得用 , 看着它就会想起总书记的话 , 浑身就有使不完的劲 。 如今 , 村民们用质朴的方式表达对总书记的热爱、拥戴和感恩 。 班彦村村民自发栽下感恩林 , 以感恩为主题的土族花儿洋溢着喜悦响彻山间 。 三家村中寨司莫拉佤族村广场上的两个亭子 , 分别被命名为感恩亭、思源亭 , 寓意吃水不忘挖井人 , 幸福不忘共产党 。 很多总书记去过的脱贫户家里 , 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地 。 如今 , 大家最想和总书记说的话是我们非常想念您 , 大家的最大期盼是请总书记再来看看我们的新家 , 大家的共同心声是脱贫不忘总书记 , 致富感谢共产党 。
从24个村的脱贫实践中可以清晰地看到 , 领袖与人民心心相印 。 人民的衣食冷暖和幸福安康最为领袖牵挂 , 领袖的关怀和指引就是人民团结奋斗的阳光雨露和巨大引擎 。 脱贫攻坚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生动实践 , 也是两个维护的生动实践 。 这种生动实践 , 充满积极向上、催人奋发的力量 , 给人以深刻启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