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丽瑾|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 二 )


这位热心人就是卢阿姨 。 她在“社区通”上看到吴女士的困难后 , 觉得自己能帮上忙 。 但准备拨打吴女士电话时 , 她心里又有些犹豫 , 担心一个陌生人主动联系 , 反而会让对方多想 。 思前想后 , 卢阿姨找到居委主任孙霞 , 让她带着自己上门 。
吴女士又惊又喜 。 更令她感动的是卢阿姨的细心周到 , 为了拉近和孩子的距离 , 她先邀请母子俩去她家做客 , 让孩子熟悉新环境 , 同时了解孩子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 。 在卢阿姨细心呵护下 , 从第一天起 , 接孩子放学和看护就十分顺利 , 吴女士心头大石终于落地 。
无论刮风下雨 , 卢阿姨坚持每天准点到宝山区第一中心小学接孩子放学 , 带孩子回家 , 等待吴女士下班来接 。 这一坚持就是一年半 , 直到孩子奶奶抽出时间来沪照料才告一段落 。 对此 , 吴女士既感动又感慨:“真的是社区亲如一家的温暖 。 ”

郭丽瑾告诉采访人员 , 有了“社区通” , 曾经的“熟人社会”又回来了 , “社区通”拉近了居民间的距离 , 大家心往一处想 , 劲往一处使 , 整个小区的自治力也增强了 。
“举个例子 , 现在很多老小区加装电梯都很难 。 我们小区去年装了2台 , 今年有8台已经完成公示 , 马上就要安装 , 还有10台也在筹备 。 难得的是 , 整个过程基本都是通过‘社区通’互相学习借鉴 , 再通过居民自治自己完成的!”郭丽瑾说 。
郭丽瑾|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
本文插图

图说:“社区通”将社区活动广而告之
居民提建议 政府解难题
宝山九村的故事 , 只是“社区通”基层治理网络化的一个缩影 。 与传统社区治理相比 , “社区通”代表的其实是一种“自下而上”的治理新模式 , 人民建议丰富了治理格局 , 也体现出“人民城市人民建 , 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 。
和年轻人每天捧着手机刷微信朋友圈一样 , 家住共康雅苑二居83号的金阿姨 , 每天的必修课 , 就是打开手机刷“社区通” 。 一次偶然的机会 , 金阿姨发现居委会活动室背后的空地又脏又乱 , 就在“社区通”上提议 , 把这里改建成公共休闲绿地 。

这个建议得到了小区居民的响应并引发了热烈讨论 。 根据大家的讨论结果 , 居委会设计了三套方案 , 共有500多位居民参与讨论投票并选定方案:休闲、种花、种菜一体 , 取名为“世外桃源” 。
在庙行镇 , 不少居民希望调整宝山20路公交运行时间 , 解决出行难题 , 这些在“社区通”上发出的呼声 , 很快引起各方关注 。 区、街镇两级政府联动解决难题 , 区委书记更是带队现场办公 。 两周后 , 20路新班次顺利开通 , 沿线居民拍手称快 。
通河四村建于上世纪80年代末 , 小区空间狭小 , 公共设施缺乏 。 “社区通”上线后 , 很多居民发帖呼吁:希望能有一个公共活动空间 。 两年前 , 街道新建敬老院成为契机——能否把小区敬老院的老人搬迁到新的敬老院 , 空出来的小楼改建成供“公共客厅”?这一想法 , 在“社区通”上获得大量支持 。
“公共客厅”改造进入议事日程后 , 居委会又在“社区通”上发起征询:大家希望“公共客厅”有哪些功能 , 哪些空间?投票数最高的项目成为最终方案 。 去年7月“公共客厅”竣工 , 一站式服务窗口、社区卫生服务站、智能化设备体验室、亲子乐园、阳光烘焙、达人工作室、阅雅室、康乐室等多种功能区一个不少 。

小区居民黄耀芬说 , 自己退休10年 , 一直闷在家 , 出门基本上是看病 , 有了这个“公共客厅” , 每天都出门 , 每天都过得很充实 , 而且特别有归属感 。 “前几年我和老公还商量换房子 , 现在我们不想走了 。 ”
郭丽瑾|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
本文插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