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丽瑾|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
这是一个温暖的故事 。
在宝山九村 , 年过六旬的卢阿姨 , 无偿帮助一个素不相识的家庭接娃放学 , 一接就是一年半 。
除了卢阿姨的热心肠 , 这个故事背后还有一个宝山人都熟悉的名称:“社区通” 。 卢阿姨说 , 是“社区通”让大家有了以前那种老邻居的感觉 , 总想着有困难就帮一把 。
“社区通”究竟是什么 , 又是怎样把居民的心连在一起的?答案背后 , 其实是上海基层社会治理网络化的一种探索 , 也是“人民城市人民建 , 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的生动实践 。
本文插图
图说:吴淞新城居民自发捐出的旧自行车 , 被制作成绿化护栏 新民晚报采访人员 陈梦泽/摄(下同)
【郭丽瑾|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对面陌生人 成了老熟人
走进宝山区淞宝路上的宝山九村 , 采访人员眼前一亮:干净整洁的小区里 , 步道多彩 , 绿草如茵;宽广大气的广场 , 古色古香的凉亭 , 供人休憩的长廊爬满绿藤;小区道路两侧 , 灌木修剪齐整 , 停车位漆划如一 。
对于一个有着22年历史的老小区来说 , 这一切殊为不易 。 友谊路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冉旭告诉采访人员 , 以前的宝山九村 , 小区破旧脏乱 , 到处是违法搭建 , 杂草长得半人高 , 居民改造呼声一直很大 。 但奇怪的是 , 每次大张旗鼓改造 , 最终都无疾而终 。
“大家心不齐 , 又担心改造过程中有猫腻 , 经常赞成一半、反对一半 , 没一次能搞下去 。 ”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郭丽瑾说 , 宝山九村规模较大 , 被围墙分割为南块、北块、中艺花园三部分 。 复杂分散的小区布局 , 让居民间缺乏交流 , 也缺乏理解 。
3年前“社区通”上线后 , 一切有了改观 。 “社区通”是什么?通俗来讲 , 它就像以前的大型网络社区 , 只不过人们在上面扮演的都是真实角色 。 它以微信为平台 , 为每个小区设立独立二维码 , 居村民扫码登记、实名认证、审核后成为用户 , 确保上线的是“真正的邻居们” , 发布的是“真切的邻里事” 。 通过线上线下的交流互助 , 居村民逐渐从“对门陌生人”变成“社区老熟人” 。
起初 , “社区通”最大作用是投诉、求助 。 而当每次发言都有回应 , 每次求助都有结果 , 居民开始大量涌入 。 除了经常@居委干部 , 大家在“议事厅”板块的发言多了起来 。
郭丽瑾记得 , 从那以后 , 几乎每次小区改造征询 , 都是在“社区通”上完成的 。 大家有意见想法 , 都能畅所欲言 , 有误会和不满 , 也会有人回应开解 。 很多时候 , 不是居委干部而是居民自己扮演了这种角色 。
“比如小区要设置第二批车位 , 公示的时候 , 一位住在3楼的居民表示不满 , 认为会影响他 。 ”郭丽瑾记得当时马上有一位居民发帖:“我就住你下面的一楼 , 要影响也是影响我 , 我都没反对呢 。 这是造福大家的好事 , 我支持!”于是 , 那位反对的居民 , 最终也不再坚持 。
本文插图
图说:宝山九村通过“社区通” , 广泛采集居民建议 , 扩大整修了公共空间
你诉急难愁 我来搭把手
素不往来的邻里逐渐熟稔 , 脏乱差的小区也逐渐脱胎换骨 。
环境的改善 , 面貌的提升 , 让居民们格外珍惜 , 凝聚力也更强了 。 正因如此 , 当家住92号楼的吴女士因无人接送孩子“走投无路”时 , 42号楼的卢阿姨主动伸出了援手 。
吴女士在一家国企从事采购工作 , 下班较晚 。 丈夫在一家国企从事软件开发 , 长年在外出差 。 双方老人又都在外地 , 一家人最愁的就是接孩子放学和放学后的看护问题 。 吴女士在“社区通”“邻居”版块的“小区群”里叹苦经 , 令她万万没有想到 , 没过几天竟然有人找上门来 。
推荐阅读
- 从广场大妈看中国人的幸福感
- 大城市|月薪过万一抓一把?你可能不相信,月收入达到4000的人并不多
- 中国经济|在岸人民币节后补涨 中国经济韧性支撑人民币汇率走强
- 小萌聊旅游|河南这座城市太让人无语,刚晋升三线1年,如今又带上四线帽子
- 华侨城|武汉高铁商务区城市展厅开放,点亮城市新地标,启幕探索新征程
- 城市雕塑|住建部:严禁以发展旅游等名义盲目建设脱离群众的大型雕塑
- 人民网|长春:秋菜来了!买了吗?【图】
- 2020年养狗城市排行榜出炉
- 确有奇事还是确有奇葩?
-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10日是“世界安宁缓和医疗日”,缓和医疗让老人从容面对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