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商报红星新闻|一头猪要如何拯救人类?异种移植从科学研究正走向临床治疗


Xenotransplantation , 一个长达19个字母的医学专业单词 。 词缀“Xeno-”来自希腊语 , 代表“异、外国人” , 所以单词的意思是“异种移植” 。 大意是将动物的器官、组织、细胞移植到人的体内 。
像狮身人面像或死神阿努比斯这样的造物 , 科学还无能为力 。 但为了治疗糖尿病 , 以湘雅三院王维教授为代表的医生们已经能将猪胰岛细胞移植到人体了 。 据王伟教授介绍 , 进行了临床试验的受试者糖尿病已经得到较好控制 。
更具未来感的进展来自启函生物的杨璐菡博士团队 , 他们利用基因编辑技术进行了13个点位的基因修饰 , 培育(克隆)了代号为“3.0”的猪 。 理论上这种猪不再拥可能导致移植失败的两个关键危险因素 , 是可以用于临床的异种器官移植雏形 。
而近日 , 杨璐菡也已经在Nature子刊发表了相关的研究论文 。 有国外科学家认为 , 这项研究位无数等待器官移植的病人带来了希望 。
异种移植 , 到底何时可以广泛应用呢?
王维教授告诉红星新闻 , “猪3.0”的基因修饰点位略多 , 由于植入不少抑制人体免疫反应的基因 , 这种基因修饰后的猪 , 作为异种移植的生物安全性还需要经过验证 , 在王维参与的2018年“第三届WHO全球异种移植临床研究规范研讨会”上 , 世界专家们曾达成共识 , 如果要使用基因编辑技术对异种器官移植来源进行修饰 , 修饰基因点位控制在尽可能少的范围以内比较稳妥 。 ”
中国器官移植现状:
2018年每百万人口器官捐献率为4.53
“修不好就换掉” , 从某种意义上说 , 移植是一些终末期疾病的终极治疗方案 。 但伴随着社会老龄化、慢病增多、某些疾病年轻化等因素交织在一起 , 中国乃至全球对器官移植的需求越来越多 。
目前 , 在中国 , 公民逝世后自愿器官捐献成为器官移植使用的唯一渠道 。 据《中国器官移植发展报告(2015—2018)》 , 自2015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 , 中国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累计完成18294例 。 其中 , 2018年完成器官捐献6302例 , 位居世界第二位 。 每百万人口器官捐献率从2015年的2.01上升至2018年的4.53 。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一头猪要如何拯救人类?异种移植从科学研究正走向临床治疗
本文插图
虽然成绩惊人 , 但中国器官移植的供求关系依旧紧张 。 2020年6月11日 , 在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发起的第四次“中国器官捐献”主题活动上 , 前卫生部部长、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理事长黄洁夫说 , 目前每年因终末期器官衰竭而苦苦等待器官移植的患者约有30万人 , 每年器官移植数量仅约2万例 , “缺口很大” 。
2019年12月17日 , 在《中国器官移植发展报告(2015—2018)》发布时 , 国家卫健委副主任王贺胜表示 , 中国每年器官捐献数量与患者需求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当前中国器官捐献与移植领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也还比较突出 。
异种器官移植的尝试——为什么最终选择猪?
将动物的器官移植到人身上 , 人类在许多年前就进行过“疯狂”的探索 。
1665年 , 英国大夫Richard Lower完成了首例动物输血手术 , 即采集一只狗的血后输入另一只狗的体内 。 1667年 , Richard Lower又将绵羊的血液输给一位名叫Arthur Coga的男性患者 。 或许是由于“超急性免疫排斥反应”的存在 , Arthur Coga当场死亡 。
此后一段时间 , 为人输送动物血液成为一种治疗疾病的方式 , 但由于免疫排斥反应的存在 , 患者死亡的案例屡见不鲜 , 随后这种动物血液输送给人的手术被禁止实施 。
再往后 , 大夫们还尝试过羊胰腺碎片移植、黑猩猩睾丸和卵巢移植等手术 , 均没有达到长期良好效果 。 随着对异种移植研究的加深 , 医生们开始锚定某些固定物种作为供体对象 , 与人类亲缘相近的灵长类自然当仁不让 。
除了前面提到的黑猩猩 , 大夫们还尝试移植过狒狒的器官 , 然后最终患者都不可避免的走向了死亡 。 直到后来人们才意识到 , 人与动物之间的异种移植存在一道天然屏障 , 免疫系统会对外来的组织或细胞产生排异反应 。


推荐阅读